出门休讶路行难,南北东西尽此间。
举棹渐随寒影远,却疑烟月在波澜。
【注释】
《送刘观复北上二首》:这首诗是作者在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送好友刘观复赴京师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与祝福。
出门休讶路行难:不要担心路途艰难。
南北东西尽此间:无论往南还是往北,向东还是向西,都尽在此地。
举棹渐随寒影远:扬着船桨逐渐跟随着寒冷的影子而去。
却疑烟月在波澜:又怀疑烟月正浮游在水波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送好友刘观复赴京师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与祝福。
首句“出门休讶路行难”,言出必行。诗人鼓励朋友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南北东西尽此间”意谓无论往南还是往北,向东还是向西,都尽在此地。这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颔联“举棹渐随寒影远,却疑烟月在波澜”。诗人以舟行水中,随波逐流之景,暗喻人生旅途。诗人用“举棹”二字,既写出了动作,也渲染了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而此时诗人忽生幻觉,以为那烟月正浮游在水波之中。“却疑”一词,既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又暗示了他对前途的无限期待。
尾联两句,“却疑”、“在波澜”,都是虚写。诗人想象中的“烟月”,既不是真实存在的,也不是虚幻缥缈的,而是诗人心中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它象征着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抱负。因此,这两句诗既是实写,也是象征。
全诗通过对刘观复北上旅途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深意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