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月明云外赏,枯桩红绽腊前知。
披衣稳坐三冬足,桃李成蹊应有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中的高频考点,要求考生既要准确细致地把握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又要能从艺术特点角度加以分析、评价,最后还要进行个性化的阐发和解读。答题模式主要是“手法+效果”或“效果+作用(作用)”。

本题中第一句“寒夜月明云外赏,枯桩红绽腊前知”,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月色描绘得更加生动,同时把枯桩红绽比作“腊前”之花,突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第二句“披衣稳坐三冬足,桃李成蹊应有时”,意思是说诗人在冬天里穿着单衣坐着欣赏着梅花,这不禁使人想起那桃李成蹊的景象,也说明作者喜爱梅花之情。

【答案】

(1)
寒夜月明云外赏,枯桩红绽腊前知。
译文:寒夜明月照云间,枯树开花在冬前。
赏析:诗人以拟人手法描写梅花,赋予梅儿以人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愉悦感。同时把枯桩红绽比喻为“腊前”之花,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特点。
(2)
披衣稳坐三冬足,桃李成蹊应有时。
译文:披着衣裳稳稳坐下欣赏梅花,等到桃花盛开时定会回来。
赏析: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
参考译文:寒夜明月映照云天,枯树枝上绽放出梅花。我披着衣裳稳稳坐在寒冷中,等到春天桃花盛开时一定归来。
注释:腊尽: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指农历正月初七。桃李:泛指美好的事物和人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