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乱石杂溪声,鸟啄残红照月明。
春色自来无去住,垂杨何故动人情。
诗句:水流乱石杂溪声,鸟啄残红照月明;
译文:溪流经过乱石中穿行发出嘈杂的声音,鸟儿啄食着落花反射出月光的明亮。
注释:乱石:指溪流中参差不齐、形状各异的岩石。杂:交错。溪声:指溪水流动的声音。残红:指的是花朵凋谢后剩余的红色花瓣。照:反射。明:明亮。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首句“水流乱石杂溪声”通过描写溪流在乱石间穿梭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第二句“鸟啄残红照月明”则通过鸟儿啄食残花的动作和月光的照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景象。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自然的美与诗人的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诗句:春色自来无去住,垂杨何故动人情。
译文:春天的色彩总是无法停留,杨柳随风摇曳触动了人的情愫。
注释:春色:指春天的景色。自来:自然而然。去住:停留。动人情:触动了人的情思。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之情。第一句中的“春色”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时光,而第二句中的“自来无去住”则是对春天这一季节特点的深刻揭示,即春天的景色虽然美丽却总是瞬息万变,无法永久停留。第三句中的“垂杨”则是春天常见的植物之一,它随风摇曳的姿态让人心生感动,从而激发了诗人对这自然美景的感慨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和时间流逝的哲思。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敏锐的审美能力和深厚的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