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白日暗寒原,鸿雁无声度塞垣。
自古客行愁道远,纷纷薄木锁侯门。

【注释】十三元:指代“十三日”或“十三天”,即农历正月十四。黄云:指阴云。白日:白天,阳光明媚的日子。暗寒原:形容天气阴沉寒冷,原野上一片昏暗。鸿雁:大雁,秋天南飞的候鸟。无声:不发出声音。度:越过。塞垣:边关的城墙。自古:从古至今,自古以来。客行:旅居外地的人。愁道远:旅途遥远,使人忧愁。纷纷:形容树木繁多。薄木:稀疏的树林。锁:把……锁住,引申为包围、围绕。侯门:贵族豪门。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农历正月十四日所作。正月十四是上元节,古人以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首诗写诗人于节日期间,独自行走在荒凉的原野上,触景生情而写下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原野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之情,以及孤独寂寞的心情。

首联“黄云白日暗寒原,鸿雁无声度塞垣。”描绘的是一片阴冷的景色,黄云遮天蔽日,阳光暗淡无光。鸿雁在塞垣上飞翔,但却毫无声响。这两句诗通过描写黄云、白日、寒原、塞垣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诗人运用了“黄云”、“白日”、“寒原”、“塞垣”等关键词,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黄云”和“白日”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寒原”和“塞垣”则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这种荒凉的景象,使得诗人产生了一种孤寂之感。

颔联“自古客行愁道远,纷纷薄木锁侯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感叹自古以来旅居外地的人都会因为路途遥远而感到忧愁。他看到路边稀疏的树林,想到了那些被束缚的侯门贵族们,他们同样面临着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这里的“愁道远”和“纷薄木”都是用来比喻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尾联“自古客行愁道远,纷纷薄木锁侯门。”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以“自古客行愁道远”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之情。他认为人生的道路本就充满了艰难险阻,而旅居外地的人更是承受着更多苦难。因此,他感叹“纷纷薄木锁侯门”,那些被束缚的侯门贵族们同样面临着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荒凉的原野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之情和孤独寂寞的心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使其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