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怜岁月,除夕每题诗。
正自悲摇落,那堪怨别离。
家园繁节物,耆旧俨光仪。
赋就宜春帖,淋漓映户施。

注释:

  1. 老来怜岁月:年纪大了更怜惜年华易逝。怜,爱惜、怜爱。
  2. 除夕每题诗:每年除夕都写诗。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为岁末之夜,又称大年。旧时民间有除夕夜挂红灯的习俗,诗人以此自喻,暗指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3. 正自悲摇落:正当我因叶子飘零而伤感。摇落,落叶飘零。这里借景抒怀。
  4. 那堪怨别离:又怎能不怨恨与亲人分别呢?那,哪;堪,能承受;怨,遗憾。
  5. 家园繁节物:家乡的节日物品多得数不清。家,家乡;繁,繁多;节物,节日的物品。
  6. 耆旧俨光仪:尊敬的老人仪表庄重。耆,通“耆”,尊称老人;俨,庄重的样子;光仪,仪表、仪容。
  7. 赋就宜春帖:作诗赠人。赋,作诗;宜春帖,指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天下第一行书”。这里以书法之美比赠诗之美,意谓诗作如佳品一般珍贵。
    赏析:
    这首五律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离别的感慨之情。
    首联“老来怜岁月,除夕每题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感叹自己年纪渐长,愈发怜惜时间的流逝。除夕夜,诗人常常独自饮酒作诗,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里的“除夕”既指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这个重要的节日,也暗示了诗人在这一年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颔联“正自悲摇落,那堪怨别离”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正自”和“那堪”都是强调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人不仅感叹自然万物的凋零,还无法忍受与亲人的离别。这里的“摇落”和“别离”都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颈联“家园繁节物,耆旧俨光仪”则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美好回忆。诗人回忆起家乡的各种节日物品,以及那些尊敬的老人的仪容和风度。这里的“家园”和“耆旧”都象征着家乡和故人,诗人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和故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尾联“赋就宜春帖,淋漓映户施”则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这里的“赋就”和“宜春帖”都指代诗人的书法作品。诗人以书法之美比喻自己的诗词之美,表达出他对诗词创作的热爱和自豪。同时,“淋漓映户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作品散发出的美丽光辉,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洒满整个屋子一般。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词创作的自信,也展示了他的才华横溢。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和感慨,以及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生离别的深深忧虑和无奈。同时,诗人还通过自己的才华和情感,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