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来夜壑,天惠洽秋成。
自有神龙作,那同旱魃争。
白波俄满眼,黄稿尽回生。
六事桑麻责,君王本圣明。

【注释】

喜雨二首: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梓州时所作。

夜壑:山谷。

天惠:上天的恩泽。

神龙:指皇帝。

旱魃:古代传说中的灾害之神。

白波:泛指水流,这里指水涨。

黄稿:庄稼。

六事:《诗经》中《小雅·甫田》有“我取炎帝,我取黄帝;我取公刘,我取直躬”之句,后用为君王治理百姓的象征。《尚书·洪范》中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日师。”这里的“六事”指的就是上述八种政务。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梓州时所作。诗中以喜雨为题,实际上是借咏雨声来表达对朝廷的颂扬,抒发诗人自己渴望圣明之治的愿望。

前两句写雨声来时的情景。“夜壑”,山谷。“天惠”,上天的恩泽。“洽”,通达、周遍。这两句说:夜幕降临的时候,山谷里的雨声来了,这是上天给秋天带来了丰收的恩泽。

颔联两句,诗人把目光转向人间,从天上的神龙写到地上的旱魃,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期望。“自有神龙作”,自有天子来治理天下了。“那同旱魃争”,旱魃,古代传说中的灾害之神,这里比喻那些祸害百姓的恶人。诗人希望,这些恶人不要和神龙争斗,因为神龙会保护老百姓,使他们免受旱灾。

颈联两句,诗人把注意力转向自然,从白波到黄稿,写出了雨水给大地带来的生机。“白波俄满眼”,形容洪水淹没了整个视野。“黄稿尽回生”,意思是庄稼被淹死了又重新长起来。这两句是说:洪水冲走了所有的庄稼,但很快又恢复了生机。

尾联两句,诗人再次将注意力转向政治,指出治理国家就像种植桑麻一样,必须由有道的君主来完成。“六事桑麻责”,意思是要像管理桑麻那样去处理国家的政事。“君王本圣明”,认为只有圣明天子的治理才能使国家得到治理。这两句是说:国家的六项主要职责,就像种植桑麻一样,必须由有道的君主来完成。只有圣明天子的治理才能使国家得到治理。

这首诗通过对喜雨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圣明君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疾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