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高岩树半残,罡风侵夜不胜寒。
斋临老衲翻经石,步上仙人礼斗坛。
望远正须峰万丈,探奇何惮路千盘。
清欢窃荷皇天惠,强健衰年最所难。
【注释】
祝融峰:山名,在湖南。上封寺:古迹,在衡山县西,唐天宝初建,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宿:留宿。高岩:指山峰。罡风:狂风。斋临:即“禅临”,禅房临近。翻经石:佛教寺院中刻有佛经的石碑。老衲:对和尚的尊称。仙人:这里指道教中的仙人。礼斗坛:祭祀北斗七星的坛。峰万丈:山峰极高。探奇:探求奇特。何惮路千盘:不怕道路曲折迂回。清欢:清闲快乐。窃荷皇天惠(huà):暗合天道恩赐。窃:谦辞,私下,这里指感激。窃:私。荷:蒙受。皇天:上天。惠:恩惠。强健衰年最所难:强健的衰老之身最难得到。强健:健壮。
【译文】
高耸入云的山峰树木半残,狂风肆虐夜晚更感寒冷。
禅房临近刻有佛经的石碑,步上祭拜仙人的北斗坛。
眺望远处正需要峰峦万丈,探求奇异何怕曲折蜿蜒。
清闲快乐暗自感激天恩,健壮的衰老之身最难得到。
【赏析】
此诗是作者登祝融峰宿于上封寺时所作。首联先写景,颔联写夜宿,颈联写晨起,尾联写晨起后的感受。全诗写景叙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情景交融,韵味十足,是一首咏游山胜地、抒怀自适的佳作。
诗的第一句“冰雪高岩树半残”,描绘了一幅苍茫浑厚的高山图,诗人用“残”字,表现了山中景色的苍凉与壮阔;而“冰雪”二字,则把读者的思绪引向那飘然欲飞、洁白无瑕的仙境,使人仿佛看到了冰封雪裹的世界,感受到那种凌空直上的壮美。这一句,既是对景物的描摹,也是对心情的一种抒发。
第二句“罡风侵夜不胜寒”,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写,更是对诗人内心感受的直接表达。“罡风”二字,形象描绘了狂风呼啸的景象,使人感到阵阵寒意袭来;“不胜寒”,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第三句“斋临老衲翻经石”,写的是诗人在寺庙中静坐的情景。“斋临”,意为僧人住过的房间,“老衲”,是对和尚的尊称。“翻经石”则是佛教文化的象征,象征着佛法的智慧与深邃。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第四句“步上仙人礼斗坛”,写的是诗人在山上行走的经历。“仙人”,是对道教中仙人的称呼,“礼斗坛”则是供奉神祇的祭坛,象征着神仙的居所与威严。这一句,既展示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欣赏与敬仰,也流露出他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之情。
第五句“望远正须峰万丈”,写的是诗人眺望远方的景象。“峰万丈”则是形容山峰之高峻,让人不禁联想到那无边无际的天地之广袤。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与感慨。
第六句“探奇何惮路千盘”,写的是诗人探寻未知领域的勇气与决心。“探奇”,意味着探索未知、追求新奇,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渴望与追求。“何惮路千盘”,则表明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敢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风貌,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豪迈与坚定。
最后一句“清欢窃荷皇天惠”,写的是诗人在山林中感受大自然恩赐的场景。“清欢”,即清雅愉悦的心情,“窃荷皇天惠”,则暗含着感激上天赐予的恩泽之意。这里的“窃”,是谦虚、谦恭的意味。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传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勇于探索的诗人形象。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生活情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