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湫之水从何来,昆仑倒注青天回。
绝壁风吹动高练,暗潭石转喧晴雷。
终年野僧对闭户,暇日老翁来洗杯。
酒酣且去莫狼籍,玄猿瞰客啼声哀。
【注释】
龙湫:瀑布。
昆仑:指昆仑山,在今青海境内。
倒注: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绝壁风:指悬崖上吹来的风。
高练:高悬的布幔。
暗潭石转喧晴雷:指深潭中石头转动,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像雷鸣一般。
野僧:山中的僧人。
洗杯:洗手。
玄猿:黑猿,即猿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龙湫之水从何来?”直截了当地点出了瀑布的源头。龙湫,指的是传说中的神水,是昆仑山的水。它从高山上奔泻而下,汇成巨大的水帘,气势磅礴,声震山谷。诗人抓住了这一特点,用“从何来”三字,将瀑布源远流长、气势磅礴的特点勾勒出来。
颔联“绝壁风吹动高练,暗潭石转喧晴雷”,描写了瀑布的雄姿与声响。绝壁风指的是从绝壁上吹来的风,这股风强劲有力,吹拂着挂在绝壁上的高练(一种白色的布幕)。高练被风吹得上下翻滚,犹如在舞动。而远处的暗潭里,水流冲刷着石头,发出轰鸣声,仿佛是雷声阵阵。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风和高练、石与雷比作有生命的物体,使它们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第三句“终年野僧对闭户”,描述了山中僧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常年住在深山之中,过着清静的生活。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僧人的生活,而是通过写他们闭门不出的行为,暗示了他们的清高、孤寂和不问世事的态度。这种写法既含蓄又深远,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第四句“暇日老翁来洗杯”,描绘了老翁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他趁着闲暇的时间,来到山下的小溪边,用水洗杯。这里的老翁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但在他的身上却蕴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老翁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即要超然物外,不被世俗所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最后两句“酒酣且去莫狼籍,玄猿瞰客啼声哀”,描写了玄猿的凄厉叫声。当人们饮酒畅饮时,不要随意地乱扔东西,以免惊扰了树上的猿猴。玄猿俯瞰着人,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人感到一种悲凉之情。这里的玄猿既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也是诗人用来象征孤独、寂寞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玄猿叫声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即人生充满了孤独与无奈,只有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才能抵御外界的干扰。
这首诗的意境宏大、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诗人通过对瀑布和山中生活的描述,传达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