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寺迢遥来送客,松关缭绕不逢僧。
堪怜把袂临秋草,转愧斋心对佛灯。
旅况乡愁依去棹,月华风影乱寒藤。
高岩总是销魂地,天畔危栏莫尽凭。

【诗句注释】

  1. 云居送蔡武库赴南曹有怀故国:此句描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云居”可能是指一个寺庙的名称,而”蔡武库”可能是指一个名叫蔡的人的仓库或住所。”赴南曹”可能指的是去南方的某个地方,而”有怀故国”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2. 云寺迢遥来送客,松关缭绕不逢僧: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送行时所见的景象。”云寺”可能是一个高耸入云的寺庙,”迢遥”形容距离遥远。”送客”表明了送别的情景。”松关”可能是指山间的关卡或桥梁,”缭绕”形容其蜿蜒曲折。”不逢僧”意味着没有遇见僧人。整体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送别场景。
  3. 堪怜把袂临秋草,转愧斋心对佛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堪怜”是同情的意思,”把袂”是提起袖子的动作,”临秋草”可能是指站在秋天的草地上,”转愧”表示惭愧和不安。”斋心”是静心的意思,”对佛灯”则是对着佛前的灯火祈祷。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的无奈和对心灵的净化。
  4. 旅况乡愁依去棹,月华风影乱寒藤: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的旅途状态和周围环境。”旅况”是旅途中的状态,”乡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依去棹”指依靠船桨,可能是指乘船旅行。”月华风影乱寒藤”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下的风吹动着寒藤,增添了一份萧瑟之感。
  5. 高岩总是销魂地,天畔危栏莫尽凭: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某个地方的特殊情感。”高岩”可能是指山峰或岩石上的高处,”总是销魂地”意味着这个地方常常让诗人感到魂牵梦萦。”天畔危栏”可能是指悬崖边或山顶上的栏杆,”莫尽凭”是不要一直站在那里的意思,表达了一种谨慎或留恋的情绪。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某个特定地点的情感依恋和不舍。

译文

云居寺送别蔡武库前往南曹,心中怀揣着对故乡的思念。
云寺高远,我前来送客,却未能遇到僧人;松关弯曲,环绕着山间。
面对秋草,我不禁怜悯自己的离去;对着佛灯,我内心感到愧疚。
旅途中,我倚靠在船上,感受到乡愁;夜空中月光和微风交织,吹乱了寒藤。
高高的山岩总是让人心神荡漾;在天边的栏杆上,请不要轻易停留。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人物,为后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云”、“松”等,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在送别的过程中,诗人的内心世界被深刻地展现出来,如“堪怜”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同情;“转愧”则透露出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和愧疚。这种复杂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深度。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作为象征,如“秋草”、“佛灯”等,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之中,使得诗歌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最后,诗人通过对高岩、天畔栏杆等地点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地方的特殊情感和留恋之情。这些细节的刻画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而完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