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琢云阳练折溪,虚无灵气隐虹霓。
山川未许含光焰,化出天宫太乙藜。

【注释】

①云阳:即今四川奉节县。练折溪:山峡中溪流曲折,如练之折叠。②灵气:指山川间氤氲的灵气。③太乙藜:一种仙草。④“化出”两句:意谓这灵气化出了天宫的太乙藜,太乙藜是天宫里的神草,这里借以比喻灵光亭的神异。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当时作者客居成都,在赋云阳绝句时,拟作了灵光亭。

首联写灵光亭周围的自然景色,用“玉琢”“云阳”两个词语来描绘,写出了云阳县的自然风光。“练折溪”,形容山峡中的流水如同一条白色的绸带,曲折地流淌着。“虚无灵气隐虹霓”,意思是说,这里充满了神奇的灵气,如同隐藏在天空中的彩虹和霓裳。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灵光亭周围的自然景观。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山峦比作未被点燃的火炬,将天空比作燃烧的火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间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颈联则转向了对灵光亭本身的描绘。“山川未许含光焰,化出天宫太乙藜”,意思是说,这里的山川尚未能够展现出光芒四射的景象,但已经孕育出了像天宫里的那种神奇草——太乙藜。这两句话既赞美了灵光亭的美丽景色,又寓意着这里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预示着它未来的发展与繁荣。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