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荧荧夹道明,夜江寒浸百家城。
天王不弃南荒远,直布阳和及死生。
诗句释义:
- 夜至祁阳以录囚行: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夜晚到达祁阳,执行记录囚犯的差事。祁阳,可能是指今天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历史上曾是唐朝的一个州治,所以有“以录囚行”这样的活动。
- 篝火荧荧夹道明: “篝火荧荧”形容营火微弱但明亮,“夹道明”则说明营火位于道旁,照亮了道路。
- 夜江寒浸百家城: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江水寒冷,仿佛浸透了周围的百家之城(指城中许多人家)。
- 天王不弃南荒远: “天王”在古代常指皇帝或王者,这里暗指帝王对南方偏远地区如祁阳的关怀和重视。
- 直布阳和及死生: “直布阳和”指的是直接布施给人民带来温暖和生机。这里的“及死生”意味着这种关怀不仅在生死之际,也延伸到生命的各个阶段。
译文:
深夜时分,我来到祁阳县城,执行记录囚犯的任务。营火在道旁闪烁,照亮了寒冷的夜晚,江水寒冷得似乎能淹没周边的居民区。虽然身处遥远的南方边陲,但是君王并没有忽略我们,而是带来了温暖与关怀。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夜间到达一个偏远地区的情境,并展示了当地的生活状态。首联通过“夜至祁阳以录囚行”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为后文铺垫;颔联“篝火荧荧夹道明,夜江寒浸百家城”,形象地描绘了夜行的景色和感受,同时暗示了当地的寒冷天气;颈联“天王不弃南荒远,直布阳和及死生”则表达了尽管地处偏远,但君王的关怀和布施如同阳光一般照耀着每一个生命,体现了对远方人民的深深同情与尊重。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