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岭千峰蔽楚天,盘厓石路马啼穿。
秦人住向桃源里,犹想重华问俗年。

《人日宁远山行三首》是明末清初诗人顾璘所作的一组诗,共三首。此组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 第一首:万岭千峰蔽楚天,盘厓石路马啼穿。

  • 注释:这一句“万岭千峰蔽楚天”描绘了群山的壮阔景象,用“万岭千峰”形容山脉众多,而“蔽楚天”则表达了这些山脉如同屏障般覆盖了整个天空。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山峰的高大与茂密,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屏障之中,感受到一种压迫感与壮丽。

  • 赏析:首句中的“万岭千峰”不仅数量众多,更通过重复的数字强调了山峰之多、之高。这种夸张的描述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显得更加宏大,为接下来的叙述营造了一种压抑而又向往的情感基调。同时,“蔽楚天”这一形象化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想象到一幅天地之间被层层山峰所遮蔽的画面,既展示了自然界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 第二首:秦人住向桃源里,犹想重华问俗年。

  • 注释:在这句“秦人住向桃源里”,诗人通过提及秦人(可能指的是古人)的居所“桃源里”,隐喻了一种理想或乌托邦式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桃源”通常被视为避世之地,象征着远离尘嚣、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而“犹想重华问俗年”则表达了对古代圣王尧舜时期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怀念。

  • 赏析:“秦人住向桃源里”这一表述,不仅是一种地理上的转移,更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它暗示了作者希望逃离现实生活的纷扰,追寻一种更为质朴无华的生活方式。同时,“犹想重华问俗年”则体现了对尧舜时期的敬仰,表达了对那个时代人们简单生活状态的向往。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缅怀,也是对当下的一种反思,即在现代社会中寻找那份久违的平和与宁静。

《人日宁远山行三首》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对这组诗的深入理解和赏析,可以进一步领会到顾璘作为一位文学家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