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然掠云起,忽尔落涧行。
幽丛不见底,潏潏闻水声。
【赏析】
这首诗写山行所见,描绘了山中涧流的幽深、瀑布飞泻的奇观。
首句“胡然掠云起”,是形容山高峻,直冲云霄。
次句“忽尔落涧行”,则表现山势之险恶,陡立峭削,使人望而生畏。
三句“幽丛不见底”,是说涧中幽暗深邃,看不到底。
末句“潏潏闻水声”则是说涧水奔流,发出隆隆的水声。
全诗以山行见闻为线索,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山涧的险峻和清幽。
前两句是正面描写山的高峻,后两联则从侧面写来。诗人站在山涧上,只见山势高耸入云,但山高路陡,使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前进。正当他踌躇不前的时候,忽然又听到山涧里传来隆隆的水声;原来这山涧虽然高峻,但也有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山中流出。这种幽深的景色,使诗人感到惊奇。
在唐代,人们喜欢把山水比作人格,认为山有山的神韵,水有水的灵秀,二者合而为一,才能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它把山峰拟人化,说成是“胡然掠云起”,写出了山峰高耸入云的雄伟气概。而把涧水流比作人的行动,说“忽尔落涧行”,则表现出水流奔腾激荡的劲健气势。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山的高大和山路的艰险,后半部分着重写山涧的幽深和流水的清响,前后呼应,相得益彰。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