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龛寄林杪,信是高僧居。
蒲团间陶钵,不置贝叶书。
幻火恼维摩,饭蔬长晏如。
诛茅辑佛宇,凿地延僧庐。
有金尽布地,只衲不留馀。
入林拾橡子,一室但空虚。
侍者守松院,迎余驻柴车。
焚香设清供,道念为之舒。
朱门厌腥腐,驷马驰双旟。
岂不羡荣贵,反侧多忧虞。
颓年向短促,薄俗背迂疏。
永愿结莲社,优游度桑榆。
宁海寺访达公不遇
注释:
- 禅龛寄林杪,信是高僧居。
注释:
禅龛(jian kun)寄托在树木的顶端,表示出家修行的地方。林杪(miǎo),树梢。信,确实。这里指确实找到了一个住持和尚。
赏析:
诗的开头就点明了作者的目的,他想要寻找一位高僧来拜访,却没能找到他,表达了他的失望之情。
- 蒲团间陶钵,不置贝叶书。
注释:
蒲团(pú tuán),坐具的一种,用蒲草编织而成。陶钵(táo bō),陶土制的盘子。贝叶书,佛教经文,用贝叶制成。这里指僧人没有放置经文。
赏析:
诗的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环境,表明这个寺院非常简朴,连经文都没有放置,反映了寺庙的简陋和僧人的生活清苦。
- 幻火恼维摩,饭蔬长晏如。
注释:
幻火,虚幻的火焰。维摩(wéi mó),佛名,即须菩提。晏如,平静的样子。这里指僧人生活清苦,但心态平和。
赏析: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僧人心态的赞赏,尽管生活清苦,但他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
- 诛茅辑佛宇,凿地延僧庐。
注释:
诛茅(zhuó máo),砍伐茅草建屋。辑佛宇,收集佛像。延僧庐,建造僧舍。这里指寺庙的建设。
赏析:
诗的第四句描绘了寺庙的建设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寺庙建设的赞赏和尊重。
- 有金尽布地,只衲不留馀。
注释:
有金,拥有金子。尽布地,全部散播到地上。只衲(ná nà),只有和尚的衣服。不留馀,不留剩余。这里指和尚的衣服都穿得破破烂烂。
赏析:
诗的第五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僧侣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他们虽然贫穷,但是生活简朴,没有浪费。
- 入林拾橡子,一室但空虚。
注释:
入林,走进树林。拾橡子,捡橡子。但,只是。空虚,空旷。这里指寺庙内空无一人,一片寂静。
赏析:
诗的第六句描绘了进入寺庙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寺庙内空荡无人的感慨和无奈。
- 侍者守松院,迎余驻柴车。
注释:
侍者,侍候的人。守松院,看守寺庙。迎余,迎接我。驻柴车,停下车子。这里指作者被僧人热情接待,停下车子休息。
赏析:
诗的第七句描绘了作者被僧人热情迎接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僧人的感激和尊敬。
- 焚香设清供,道念为之舒。
注释:
焚香(fén xiāng),点燃香料。设清供,设置祭品。道念,信仰佛教的人的虔诚之心。这里指通过烧香祭拜,表达对佛教的敬仰和虔诚。
赏析:
诗的第八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宗教活动的参与和体验,通过烧香祭拜,感受到了佛教的庄严和神圣。
- 朱门厌腥腐,驷马驰双旟(yú)。
注释:
朱门,红色的门,指富贵人家的大门。厌腥腐,厌烦世俗生活的腥腐之气。驷马,四匹马驾车的马车。驰双旟(yú),奔驰着两匹马驾的马车。这里指富贵人家的生活。
赏析:
诗的第九句表达了作者对富贵生活的厌倦和反感,他认为那些追求名利的人是厌恶世俗生活的腥腐之气的。
- 岂不羡荣贵,反侧多忧虞。
注释:
岂,难道。不羡,不是羡慕。反侧,内心不安。多忧虞,有很多忧虑。这里指作者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赏析:
诗的第十个句子表达了作者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他既羡慕富贵生活,又不愿意陷入其中,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 颓年向短促,薄俗背迂疏。
注释:
颓年,衰老之年。向,趋向于。短促,短暂。薄俗,浅薄的风俗。背,违背。迂疏,迂腐陈旧。这里指作者感叹自己的衰老之年即将过去,而社会风俗却越来越落后和陈旧。
赏析: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社会风俗变迁的担忧,他认为社会风俗的变化太快,而自己却在慢慢老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寺庙、僧侣、宗教活动以及社会风俗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寺庙建设、僧侣生活、宗教仪式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信仰和道德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