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常理家教,怪尔远诗书。
对面起嗔恚,恩情乖本初。
朅来远离别,音耗闲居诸。
岂无公家饭,念尔靡来胥。
童孙及稚子,渐已分龙猪。
苟能应门户,岂必乘轩车。
天意难预识,多忧徒自拘。
采衣但在目,至乐固无馀。
寄诸儿
居常理家教,怪尔远诗书。
对面起嗔恚,恩情乖本初。
朅来远离别,音耗闲居诸。
岂无公家饭,念尔靡来胥。
童孙及稚子,渐已分龙猪。
苟能应门户,岂必乘轩车。
天意难预识,多忧徒自拘。
采衣但在目,至乐固无馀。
注释:
- 居常理家教:平日里遵循父母的教诲教育孩子。
- 怪尔远诗书:责怪你远离了诗书。
- 对面起嗔恚:当面生气发怒。
- 恩情乖本初:亲情关系已经偏离最初的本质。
- 朅来远离别:突然之间远离了分别。
- 音耗闲居诸:消息传来,我正在闲居。
- 岂无公家饭:难道没有国家供养?
- 念尔靡来胥:想念你无法来见(你)。
- 童孙及稚子:年轻的孙子和小孩子。
- 渐已分龙猪: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像龙和猪一样(形容孩子长大成人)。
- 苟能应门户:假如能够胜任家庭职责。
- 岂必乘轩车:又何必一定要坐轩车(古代的一种车)。
- 天意难预识:天意难以事先预料。
- 多忧徒自囚:忧虑过多只会使自己受困。
- 采衣但在目:看到孩子身上的衣服颜色(比喻思念)。
- 至乐固无馀:最高的快乐是没有剩余的。
赏析:
《寄诸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他们未来的殷切期待。
首句“居常理家教”表明诗人平时教导孩子的家庭教育理念。接下来,“怪尔远诗书”,诗人责怪孩子远离诗书,这反映出他希望孩子能够继续深造、学习。然而,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开始像龙和猪一样成长,这引起了诗人的担忧:“苟能应门户,岂必乘轩车。”诗人希望孩子们能够胜任家庭职责,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
这首诗反映了一个普通人对子女的期望和关心。通过描绘孩子的成长过程,诗人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