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冶城曲,风物何融明。
嘉树参差发,谷鸟下上鸣。
理棹及兹逝,踟蹰郁离情。
列筵总髦士,陈诗并朝英。
眷眷依兰思,欣欣拔茅荣。
嗟予抱陋质,亦得奉休声。
虽蒙略年义,投报愧身轻。
【注释】
瞻彼冶城曲:指扬州。冶城,古县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
嘉树参差发:指树木繁茂,参差不齐地生长着。
理棹:整理船具。及兹逝:到了这个时节就离去。兹,此、这。
总髦士;集贤宾,古代宴会时主持酒令的人。朝英:指有德才的青年。
眷眷依兰思:指依恋兰花的香气。
拔茅茹:拔取白茅草。比喻从基层提拔人才。拔,通“擢”,提拔。
嗟予:我。抱陋质:怀抱鄙陋之质,即不贤之质。陋,粗俗,鄙陋。
投报:报答或回报。
略年义:略谈一下年谊。略,略论,一说“略”为“薄”。
投报愧身轻:投报,报答,指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投报,报答。愧,惭愧。
【翻译】
瞻望那冶城曲,风景景物多么美好!
树木茂盛一片片,鸟儿欢叫着飞来飞去。
整理好船具就要离开,依依不舍情意难舍。
宴会上摆上酒筵席,集贤宾和朝英都来了。
依恋兰花的清香,欣喜地拔取白茅草。
唉我怀有鄙陋之质,也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虽然蒙皇上对我略加照顾,报答君恩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初到京城时写的赠别诗。
首二句写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感。“瞻彼冶城曲”,冶城曲,泛指扬州城,因隋炀帝曾在此建大业宫而得此称,后遂以冶城曲代称扬州。“风物何融明”,融,明亮。“嘉树参差发”,嘉树,美树,这里指树木。“下上鸣”,鸟声上下交错。诗人登高临下,目力所及,看到冶城曲风光明媚,嘉木参天,鸟鸣上下,景色迷人。“理棹及兹逝”,理棹,整理船桨。“踟蹰郁离情”,踟蹰,徘徊。郁离,忧思貌。诗人站在船头,久久不忍离去,内心充满离别之情。三、四句说诗人收拾行装准备离去了,但仍然留恋不已。
五、六句写饯别宴会上的盛况和宴会中的情景。“列筵总髦士”,“列筵”,排列宴席。“总”,通“聚”,聚集。“髦士”,指有才德之人。“陈诗并朝英”,“陈诗”,陈述诗艺。“朝英”,指朝中的英俊之士。《诗经·小雅·车攻》:“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孔硕,广大的样子。陆机《赴洛道中作》诗“孔圣历遐季,仲尼环圣绪。”环,环绕。这里指诗歌才华环绕着朝中的英俊之士。诗人与这些朝中英俊之士一起饮酒赋诗,气氛十分热烈欢快。
七、八句写诗人对朋友的依恋之情。“眷眷依兰思”,“眷眷”,依恋的样子。“依兰思”,依恋兰花的香气(古人认为兰花能代表君子之风)。诗人把友人比作君子,因而依恋兰花的香气。“欣欣拔茅茹”,“欣欣”,喜悦的样子,这里指高兴的样子。“拔茅茹”,拔取白茅草,比喻选拔人才,这里指被提拔。诗人把友人比作君子,因而高兴地从下层提拔人才。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依恋之情溢于言表。
九、十句抒发诗人对朝廷重用自己的感激之情。“嗟予抱陋质”,嗟叹自己资质鄙陋,没有才学。“亦得奉休声”,得到朝廷重用的光荣称号。“休声”,美好的声誉。诗人对自己能得到朝廷的重用感到庆幸和自豪。“虽蒙略年义,投报愧身轻”,虽然朝廷对我的才能略加了解,但我报答君恩感到惭愧。大意是指朝廷对我了解尚浅,而我报答君恩却感到惭愧。“投报”,报恩的意思。“略年义”,略谈一下年谊。略年谊,指略谈一下年龄、经历等关系。诗人在这里谦虚地表示自己年纪尚轻,对朝廷的重用还感到惭愧。
全诗通过对扬州美景和宴会情景的描写,以及对自己与友人相会、离别和对朝廷的感激之情的表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恋和对朝廷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