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叠兮歌已终,声微泪尽心难穷。九原钟逢不可作,高山流水悲枯桐。
英雄去矣馀浩气,万古潺潺江汉东,魂兮为我流长风。

【解析】

本诗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悼亡诗,诗人借歌妓之哀伤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诗以“悲”字为线索,由景及人,由人及己,层层深化。

“远招十五叠”,起笔就写歌声,这是从《乐府古题要解》中得来的:“《杂曲歌辞·木兰花》云:‘曲调名,一名《木兰花》,一名《长命女》。’《乐府解题》曰:此词本言怨旷也。”诗人用“远招”两字点出歌者的身份,并表明其声情之哀婉。“十五”二字说明歌者的声容之美,也暗示了歌者的年岁。“已终”则表明她的歌声已经结束,而她的歌声之所以能够如此美妙动听,是因为有高超的艺术功力,这正与下文“高山流水悲枯桐”相呼应。所以诗人说:“声微泪尽心难穷。”“心”即诗人自己,“微”即低微、细微。“心”“微”二词互文见义,既写出了诗人对歌者的同情,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九原钟逢不可作”,九原,指墓地;钟逢,指死者。“不可作”,即不可作为。这里的意思是歌者已经去世,她的声音再也无法传唱下去。“不可作”三字,既是对歌者声音的惋惜,也表达了诗人对歌者不幸遭遇的同情。“高山流水悲枯桐”一句,运用《列子·汤问》中伯牙鼓琴的故事,比喻歌者的声音如同高山流水一般美妙动听,但因为歌者的离去,这种美妙的声音也就无法再继续下去了。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感情最为集中的地方。

“英雄去矣馀浩气”,这句意思是英雄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一种豪迈之气。这里的“英雄”是指歌者自己,诗人用“去”字表示歌者的死亡。“遗浩气”三字,既表明了歌者生前的英勇无畏、慷慨悲壮,又表现了她生前的不屈精神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记。“万古潺潺江汉东”,“万古”即永远。“潺潺”形容江水流动的声音。“江汉东”即江汉地区东边。这一句是承接“高山流水悲枯桐”而来,进一步抒写了歌者生前的高风亮节和英勇事迹,同时也表明诗人对歌者的崇敬之情。

“魂兮为我流长风”,这句的意思是:请你的灵魂随着长风吹向远方吧!这里的“长风”指代诗人,诗人希望歌者的灵魂能随长风而去,到遥远的远方安息。“为我流”是说诗人自己也要跟随歌者而去,与歌者一起去往远方。诗人用“长风”来代替自己去远方,既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悲哀,又表现了他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无奈和悲叹。“流长风”三字既表明了诗人对歌者亡灵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悲观态度。整首诗在表现诗人悲痛心情的同时,也透露出一股豪迈之气。诗人在悲痛之中仍不失豪爽之怀,这也是他为人称道的一个重要特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悼亡诗,诗人借歌妓之哀伤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诗以“悲”字为线索,由景及人,由人及己,层层深化。

首联“远招十五叠”四字点出歌者的身份,并表明其声情之哀婉。“已终”则表明她的歌声已经结束,而她的歌声之所以能够如此美妙动听,是因为有高超的艺术功力,这正与下文“高山流水悲枯桐”相呼应。所以诗人说:“声微泪尽心难穷”。这句的意思是说,虽然她的歌声已经停止了,但诗人却无法忘记她在演唱时那优美动人的样子,更无法忘记那种令人感动的凄美旋律。“心”“微”二词互文见义,既写出了诗人对歌者的同情,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

颔联“九原钟逢不可作”二句的意思是,因为歌者的离去,这种美妙的声音也就无法再继续下去了。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感情最为集中的地方。“高山流水悲枯桐”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之句,它既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感情最为集中的地方。

颈联“英雄去矣馀浩气”两句的意思是,虽然英雄离开了这个世界,但留给人们的却是他的崇高精神和不朽业绩。这里的“英雄”是指歌者自己,“遗浩气”三字既表明了她生前的英勇无畏、慷慨悲壮,又表现了她生前的不屈精神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记。“万古潺潺江汉东”一句则是进一步抒写了歌者生前的高风亮节和英勇事迹,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歌者的崇敬之情。

尾联“魂兮为我流长风”四字的意思是,请你的灵魂随着长风吹向远方吧!这里的“长风”指代诗人,诗人希望歌者的灵魂能随长风而去,到遥远的远方安息。“为我流”是说诗人自己也要跟随歌者而去,与歌者一起去往远方。诗人在表达自己悲痛情感的同时,也透露出一股豪迈之气。诗人在悲痛之中仍不失豪爽之怀,这也是他为人称道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首悼亡诗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特色。它以歌妓的哀伤为线索,将歌妓、诗人以及诗人所生活的时代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诗歌以悲为主调,但又不乏豪迈之气。诗人在表达悲痛之时不忘歌颂歌妓的高尚情操,在哀悼之时又能豪情满怀地展望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