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五百尊,方寸皆明月。
月影弥千江,何曾有暂歇。
为斯妙用通,今古长不灭。
昔当悬挂时,诚非凡可越。
住世及应真,几度阿僧劫。
假锡作梯航,泛海涛如雪。
一旦杳无踪,暂与沙门别。
倏忽群禅中,孰能为机泄。
禅心旷无迹,如海亦何竭。
僧本具他心,宗门常合辙。
【注释】
赓:接续;僧韵:佛教僧人的诗赋。
天台:地名,在中国浙江省;五百尊:形容众多。
方寸:指心;明月:比喻清净无染。
弥:充满;千江:代指广大江河。
何曾有暂歇:没有片刻的休息。
妙用通:神通广大。
今古长不灭:从古到今永远不会消失。
昔:过去;时:时期,这里指挂念、牵挂的时刻。
住世及应真:活在世上和应合真理。
阿僧劫:佛经中的计量单位,表示非常久远的时间。
假:借用;锡:金属制成的器物,这里指和尚的袈裟。
梯航:指航海。
沙门:出家人的通称。
倏忽:突然,一会儿;群禅中:在众多禅院之中。
机泄:机会或时机。
旷无迹:心胸宽广,没有痕迹。
宗门:佛教的门派或教派。
合辙:符合规范或原则。
【赏析】
这首诗是咏颂佛教僧人的。诗的前四句通过描述天台山上的许多佛像,来说明佛教徒修行的重要性,强调了佛教徒要修心养性,达到佛境的境界,才能实现真正的解脱。后六句则通过描绘佛教徒的修行过程,进一步展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佛教徒深深的敬仰之情。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流畅,富有哲理,是一首优秀的佛教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