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馀: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诗句翻译: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译文:

浮图文瑛住在大云庵,环绕着水,就是苏轼曾经建造的沧浪亭的地方。他急切地请求我为他写的关于沧浪亭的文章,并说:“以前的吴越国王在南园,他在西南建了一座宫殿;他的外戚孙承祐也在此建了一个园林。当淮海纳土后,这个园林没有被废掉。苏轼开始建立沧浪亭,后来禅者住进了这里,这是沧浪亭是大云庵吧。自从有了大云庵以来已经有两百年了,文瑛寻找古代遗迹,把苏轼的建筑重新修复在大云庵中:这就是大云庵是沧浪亭吧。

古今变化,朝市改变。我曾经登上姑苏台,眺望五湖的辽阔,群山的苍翠,太伯、虞仲所建,阖闾、夫差之争,子胥、种蠡的经营,现在已经没有了。庵和亭是什么?虽然如此,钱镠因乱世窃取,保住了吴越,国家富有兵力强盛,垂至四世。他们的子孙和亲戚,乘时奢侈僭越,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然而,苏轼的亭子却受到释子的尊重如此。可见士人想要在千载之后留下名声,与那些消逝的人相比仍有存在。浮图文瑛喜欢读书喜欢诗歌,与我一起游历四方,他称呼我为沧浪僧云。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苏州古城的历史变迁和人文景观,以及作者对于历史和自然的感悟。首先,诗人对苏州古城的描述生动而具体,通过对古建筑的详细描写,展现了古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然后,诗人通过对比古与今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最后,诗人以“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士人要想在历史上留下名声,就必须像苏轼那样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