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
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著名军事家。守信:守信用。诺:许诺。期:约定的日期。食:吃饭。故人:老朋友。暮:黄昏。不食:不吃。欲服三军:想使军队信服。
【译文】
吴起在魏国做官,他的朋友请他吃顿饭,吴起说:“等我回来再吃。”等朋友回来了,吴起才去吃饭,朋友到晚上没有来,吴起饿着肚子等着他的朋友。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朋友,朋友来了才一起吃早饭。吴起不吃早饭等着朋友,是怕朋友不守信用。他的这种守信精神,真能使他的军队信服吗?要使军队信服,非得有诚信不可啊!
【赏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吴起守信的故事。文章通过吴起与老朋友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他以信取信、以信服人的品格,以及他对朋友言出必行的高尚品质。作者用“信”字贯穿全篇,通过吴起对朋友的言行举止,表现了他重信用、讲信义的品质,从而塑造了一个可敬可爱的人物形象。
文章结构紧凑,情节简单,却富有哲理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吴起是一个典型的“君子”,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作风为后人所景仰;而他的“起不食以俟者”,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吴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言而有信、言必行,那么他就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反之,如果轻许诺言而又背信弃义,就会受到大家的谴责。因此,做人做事一定要讲究信用,否则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