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崔徽自写镜中真,洛水谁传赋里神。

节序推移比弹指,铅华狼籍又辞春。

红颜仙蜕三生骨,紫陌香消一丈尘。

绕树百回心语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其二】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

鬓边旧白添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

漏刻已随香篆了,钱囊甘为酒杯空。

向来行乐东城畔,青草池塘乱活东。

【其三】

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番成南阮贫。

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

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

【其四】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

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共当中。

【其五】

夕阳芳草笛悠悠,春事惊看又转头。

【其一】
崔徽自写镜中真,洛水谁传赋里神。
节序推移比弹指,铅华狼籍又辞春。
红颜仙蜕三生骨,紫陌香消一丈尘。
绕树百回心语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注释:诗中提到的崔徽、洛水、赋里神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节序推移比弹指,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就像弹指间的一瞬间。铅华狼籍又辞春,意味着美丽的容颜如同落花一样凋零,又如同春天过去一样告别了。红颜仙蜕三生骨,紫陌香消一丈尘,暗示了人的生命短暂如昙花一现,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如同尘土一样消散。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艺术内涵。
【其二】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
鬓边旧白添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
漏刻已随香篆了,钱囊甘为酒杯空。
向来行乐东城畔,青草池塘乱活东。
注释:诗中提到的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可能是在描述诗人在春天时的心情和遭遇。鬓边旧白添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暗示了时间在人的外貌上留下的痕迹,以及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漏刻已随香篆了,钱囊甘为酒杯空,描述了诗人在等待和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向来行乐东城畔,青草池塘乱活东,可能是描述了诗人曾经喜欢去的地方,但现在却已经物是人非,让人感慨万千。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春天的心情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诗中的景物描绘细腻生动,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其三】
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番成南阮贫。
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
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
注释:诗中提到的北阮番成南阮贫,可能是在描述两个地方的人的生活状况不同,一方富足一方贫穷。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可能是在描述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可能是在描述诗人的才华和经历。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慨。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艺术启发。
【其四】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
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共当中。
注释:诗中提到的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可能是指春天的花期总是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开始和结束,但具体的时间却难以准确预测。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可能是在描述春天的景色和天气的变化。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可能是在描述春天的景象和色彩。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共当中,可能是在描述一个美好的画面。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的景物描绘细腻生动,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其五】
夕阳芳草笛悠悠,春事惊看又转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