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有假兢业的心思,又要有假潇洒的趣味。
学者有假兢业的心思,又要有假潇洒的趣味。
【赏析】
此句出自明代散文集《小窗幽记》,其中“集峭”为第三卷,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等各方面,主要表达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陈继儒作为作者,其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也体现了他对于人性、社会与自然的独到见解。
从字面意思来看,“学者”指的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知识分子。《集峭篇》中的“集”意为集中、汇总,而“峭”,常指峭壁或高峻之意,引申为深刻、严峻、锐利。因此,“集峭”可以理解为汇集深刻锐利的思想或见解。在古代文化语境中,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总结,更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提炼。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学者的双重要求:既要有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兢业的心思),又要有超越世俗的超然情趣(假潇洒的趣味)。这种双重要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人格修养的要求,即不仅要学识渊博,还要内心平和,能够超脱物外,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这种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是现代社会对个人全面发展的期待。
通过这句话,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的深邃理解和独到见解。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保持一颗冷静、超脱的心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自我的一种调节,也是对社会和谐的一种贡献。
“学者有假兢业的心思,又要有假潇洒的趣味。”不仅是对学者的要求,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启示——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在严肃与轻松之间找到平衡,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