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白昼寐语,苟能寐中作白昼语,可谓常惺惺矣。
世人白天睡觉,如果能做到梦中也能说白天的事,可以算得上是常醒着。
注释:白昼寐语:白天睡觉。
赏析:诗人以“世人”为对象,写出了其白天睡眠,夜晚说话的常态。而这种常态,正是“苟能寐中作白昼语”者的表现。所以诗人用“可谓常惺惺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就是经常清醒的人。
世人白昼寐语,苟能寐中作白昼语,可谓常惺惺矣。
世人白天睡觉,如果能做到梦中也能说白天的事,可以算得上是常醒着。
注释:白昼寐语:白天睡觉。
赏析:诗人以“世人”为对象,写出了其白天睡眠,夜晚说话的常态。而这种常态,正是“苟能寐中作白昼语”者的表现。所以诗人用“可谓常惺惺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就是经常清醒的人。
缺题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漫步在雪地里的诗。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和翻译,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潦倒鹿裘寒:形容诗人穿着破旧的鹿皮衣,感到寒冷。"潦倒"表示诗人的落魄、失意,"鹿裘"是一种用鹿皮制成的衣物,象征着贫穷和朴素。"寒"则直接表达了天气寒冷。 2. 探梅草未干:指诗人在冬天去探索梅花,但发现梅花还未完全开放。"探梅"是指寻找梅花的行为,"草未干"指的是草地还没有干透。 3.
一片秋声入野塘,西风萧瑟响寒螀。 马嘶大漠川沙白,鹰下平原草木黄。 疏菊篱边如待酒,芰荷池上可为裳。 怀人万里情无限,隔岸蒹葭夜未霜。 注释与译文 - “一片秋声入野塘”:秋天的响声如同一阵风吹过田野,落在塘中。 - “西风萧瑟响寒螀”:西风萧瑟的声音伴随着寒冷的蝉鸣。 - “马嘶大漠川沙白”:大漠中的马匹发出嘶鸣,川流中的沙滩显得格外洁白。 - “鹰下平原草木黄”:鹰在空中盘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的场景,通过对梅花、雪和月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1. 诗句释义与赏析: - 落梅(第一句) - 这句诗通过“落”字,表现了梅花在冬天盛开的景象,同时“半”字传达出了春色尚未完全到来,春天的气息还未充分展现,给人一种期待和盼望的感觉。 - 注释:“落梅”即指梅花在冬日中盛开。 - 赏析:此句以梅花的凋零暗示了时间的流转
【解析】 “羡尔乐闲旷,十年营一丘”两句,诗人在题画诗中,赞美画家的高雅情趣和艺术造诣。“羡尔”是羡慕之意。“乐闲旷”是说爱好悠闲旷远的生活。“营一丘”是说经营一小块土地,营造一个隐居之所,以自度。这两句写画意,写画家对隐逸生活的爱好与追求。 “贫能买奇石,老即卧沧洲”两句,写画境。“贫能买奇石”,指画家虽贫穷却能购得奇特的石头作为绘画的材料。“老即卧沧洲”,指画家年老以后
诗句解析: 1. 少小才名犹擅场 - 这句描述了一个人年轻时才华横溢,已经非常出名。"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领域或者是某种场合,强调了其在年少时就已经显示出非凡的才华。 2. 青山副本不须藏 - "副本"通常指复制品或复印件,这里可能是指不需要将作品藏在山中,因为其已经名声在外,无需保密。 3. 车中满载三千牍 - "三千牍"表示有很多书卷或文件堆积在车上,形容藏书丰富
【注释】 山中:指隐于深山之中。试新泉:即试泉水。君合:你该。前身:过去。玉川:指道家炼丹求长生者,这里以玉川指自己。石枕:指石做的枕头。蕉叶梦:指梦境。竹炉:指竹制的火炉。风软:指风力柔和。点来:指用笔点来。窥三昧:指参悟佛法。醒后:指酒醒之后。赋百篇:作诗上百篇。却笑:反讥。醉乡子:指李白的《将进酒》。杖头钱:指买酒的钱。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绘一幅清幽的山中图景
幽人开径后,卷石化名山。 岩户转如画,云溪不记湾。 帘疏花窈窕,松冷鹤高闲。 只是诗僧至,先生一启关。 注释: 幽人开径后,卷石化名山:幽人在开径之后,岩石变成了山。 岩户转如画,云溪不记湾:岩洞的门宛如一幅画,云溪(指山间的溪流)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是湾。 帘疏花窈窕,松冷鹤高闲:窗帘稀疏,花朵显得朦胧而窈窕,松树寒冷,白鹤自在悠闲地生活着。 只是诗僧至,先生一启关:只有诗人到了这里
注释:明月在高高的树木上,绕着庭院唱着《考槃》。 谷风自然自在,古调清冷。 思念你让人感到遥远,劳神到了夜深。 平生不曾识路,何以梦中到长安?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头两句写景,明月、古调,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氛。第三句“念子令人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不识路的遗憾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注释】 白水:春塘上的水。 新垒:花丛堆积成的堆,也指花。 五更残月照空梁:五更天时,月光照着空空的屋梁。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首句写景,次句用典,三句写花,四句写人,末句写情。 这首诗是诗人在暮春时节写的。诗中以春塘上满溢的水光和迷蒙的烟雨衬托出一片凄清的气氛。接着写落花红粉、隔楼芳草,渲染出一种寂寞的环境。最后一句“正是怀人太无赖”是说,自己思念的人太可恨了,竟至连残月都来作伴。
诗句释义 1 “柳丝燕子故飞扬”: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里柳树的细长枝条随风飘扬的景象,同时“燕子故飞扬”也暗示着燕子在寒食节期间的活动。 2. “杜若蘼芜接路香”:这句话描述了路边的杜若和蘼芜花散发出的香气,与前面的柳枝相映成趣。 3. “每过可怜寒食节,回思真负少年场”: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每逢寒食节都会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觉得自己辜负了青春年华。 4. “春深胆怯花时雨,老近情销镜里霜”
《集峭篇 · 三九》是明陈继儒创作的一首诗,原文如下: 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玉。 此诗通过描述伯牙绝弦与卞和泣玉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独特与珍贵之物的赞赏,也体现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独到见解的理念。接下来将逐一解读诗句含义、译文,并分析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美学意义。 “至音”指的是最美妙的音乐声调,而“至宝”则是指无价之宝
【注释】 魑魅:指鬼怪。 无鬼论:指没有鬼神的学说。 炎嚣:炎热、喧嚣。 色结烟霞:色彩与云霞交织。 【赏析】 集峭篇·三八,即《集古录跋尾》卷三八,是赵希鹄的一篇自序,其中记述了他收藏的书画和碑帖,也抒发了他对书画艺术的看法。 此诗首二句说魑魅满前,笑著阮家无鬼论;炎嚣阅世,愁披刘氏北风图。魑魅,指鬼怪。“笑著”,指对无鬼论的讥讽。阮家,指晋代阮籍。《世说新语·文学》载:“阮公邻居于母丧,在殡
我们来理解题目中提到的“三七”。在中国的传统数字文化中,“七”和“八”被视为不太吉利的数字。例如,“七喜”通常与不吉利的谐音相关联。而“三”和“四”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吉利的,如“三生三世”常被认为代表着长寿和幸福。 我们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和意境。第一句“吟诗劣于讲书”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与实际教育之间的比较。在这里,“劣”表示不如或逊色。接着,第二句“骂座恶于足恭”通过对比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注解】 集峭篇:指《庄子·外物》。四一:即“四”和“一”的并称,是道教中炼丹术语。本诗以《庄子·外物》中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比喻修炼之道。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拨开世间的尘俗杂念,胸中自然不会产生怒火和冰霜之威了。 消却心中鄙吝:消除心中的私心和贪欲。 眼前时有月到风来:形容心境宁静,仿佛天上的月亮不时飞到身边,风也时时拂面而来。 【赏析】 此诗以“四”和“一”为韵
诗句:才子安心草舍者,足登玉堂;佳人适意蓬门者,堪贮金屋。 1. 注释:在这首诗中,“才子”指的是有才能的年轻人,“安心”表示他们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草舍”代表简陋的居所,而“玉堂”则象征着高位和荣耀。对于“佳人”,这里的“适意”意味着她们心满意足地享受生活,而“蓬门”则描绘了她们简朴的生活状态。“金屋”则指代豪华、富丽的居所,用以象征富贵与奢华。 2. 译文:有才华的年轻人如果能够安于茅屋
【注释】 喜传语:喜欢传播闲谈,说长道短的人。不可与语:指不能与之深交,交谈无益; 喜议事者:好说大话,好管闲事的人。不可图事:指不能与之共事,办不成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庄子在山中遇到一个喜欢传播闲谈、说长道短的人,他问:“你愿意和我深交吗?”那个人回答:“不愿意。”庄子又问:“你喜欢议论人世间的事情吗?”那个人又回答:“不喜欢。”庄子于是说:“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