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处巧若拙,处明若晦,处动若静。

【赏析】

《集灵篇》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写“我”对世俗生活的厌恶,表现了作者追求自然、清高、朴素的生活理想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境界。

首句点明主题——“脱俗便是奇”。作者认为只有脱离世俗才能成为真正的奇人。“不合污便是清”,作者认为只有不与恶浊的社会同流合污,才能保持自己的纯洁。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的向往。

第二句进一步强调了“脱俗便是奇”的观点。作者认为,如果能够做到处巧若拙,即在处理事务或与人交往时表现得拙朴自然,那么就会显得与众不同,成为一位奇人。这里的“处巧若拙”是指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而不是真的笨拙。

第三句和第四句则分别从“处明若晦”和“处动若静”两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脱俗便是奇”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如果能够做到处明若晦,即在明辨是非时表现得含糊其词,那么就会显得更加神秘莫测,成为一位奇人。这里的“处明若晦”是指对待问题时的聪明才智,而不是真的糊涂。

作者还认为,如果能够做到处动若静,即在行动时表现得沉着冷静,那么就会显得更加从容不迫,成为一位奇人。这里的“处动若静”是指在面对挑战时的心态,而不是真的懦弱退缩。

整首诗通过对“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处巧若拙”、“处明若晦”、“处动若静”等关键词的巧妙运用,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超然物外、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的独特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