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蝠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形象和她的神通。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
  • 这两句话描述了菩萨的容貌和服饰。”理圆四德”指的是她的德行圆满无缺,”智满金身”则是说她的智慧充满,形象庄严。
  1. 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
  • 这两句描述了菩萨的装扮。”乌云巧迭盘龙髻”是指她的头发盘成高高的发髻,上面点缀着黑色的云朵图案,”绣带轻飘彩凤翎”是指她的腰饰上装饰着彩色的凤凰羽毛。”碧玉纽”和”素罗袍”都是指她的衣物,”祥光笼罩”和”瑞气遮迎”则形容她身上的光彩和气场。
  1. 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 这几句描述了菩萨的眼睛和嘴唇。”眉如小月”和”眼似双星”都是用来形容她的眼睛明亮、美丽,”玉面天生喜”和”朱唇一点红”则是形容她的面庞和嘴唇都充满了喜悦和活力。”净瓶甘露年年盛”是指她的净瓶中总是盛满了甘露,”斜插垂杨岁岁青”则是形容她的发簪总是随着春风摇曳,象征着岁月的流转。
  1. 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
  • 这几句话表达了菩萨的职责和使命。”解八难”是指她能够解决八种最难的问题,”度群生”是指她能够度化众生,”大慈悯”是指她具有极大的慈悲心。”故镇太山”和”居南海”则分别指的是她在佛教中的两个重要位置,即泰山上的佛祖和南海边的观音菩萨。
  1. 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 这两句话赞美了菩萨的品质和身份。”兰心欣紫竹”是指她的性情如兰花一样高雅,喜欢紫色的竹子,”蕙性爱香藤”则是指她的性情如蕙草一样清新,喜欢芬芳的藤蔓。”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是指她是在落伽山上的慈悲之神,”潮音洞里活观音”则是指在潮音洞中的活菩萨形象,展现了她慈悲为怀的形象。
  1.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蝠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
  • 这两句话描绘了观音菩萨与如来的交谈。”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这句话表明了如来对观音菩萨的信任和期望。”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这是观音菩萨对如来的回答,表示她即将前往东土寻找唐僧的任务。”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这句话表达了观音菩萨对取经人的叮嘱和对她的考验。最后,如来命令阿傩、迦叶取出五件宝物作为帮助,分别是锦蝠袈裟一领和九环锡杖一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