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这一篇词名《苏武慢》。话表我佛如来,辞别了玉帝,回至雷音宝刹,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娑罗双林之下接迎。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
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曰:“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虽二郎捉获,老君用火锻炼,亦莫能伤损。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大众听言喜悦,极口称扬。谢罢,各分班而退,各执乃事,共乐天真。果然是——
诗句
-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
-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
- 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
- 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
- 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
- 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
- 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
- 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译文
- 请问修行的法门,探求了许多次,往往到了最后才发现都是空的。
- 用砖磨制成镜子,把雪当作食物,迷失了好几年的青春年华。
- 像毛一样吞噬了海洋,像芥子一样包容须弥山,金色的头陀佛面带微笑。
- 一旦觉悟就能超越十个地、三个乘,使所有的生命都停滞在轮回中。
- 谁能听到绝想崖前的寂静无声,无阴树底下的杜宇鸟鸣声迎接春天到来?
- 曹溪的路途危险重重,鹫岭上的云雾深邃,这里已是久别的朋友声音杳无踪迹。
- 高耸入云的冰崖上,盛开着五片叶子的莲花。古老的殿堂里,垂下的帘子散发出淡淡的香烟。
- 那时,能够看清事物的根源和源头,就可以看到龙王的三件宝物。
注释
- 试问禅关:询问修行者的禅门。
- 参求无数:探求许多次。
-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用磨成镜面的砖和积雪作为食物,象征寻求真理的徒劳。
- 毛吞大海,芥纳须弥:以极大的力量吞下整个大海,以极小的体积容纳须弥(印度神话中称天界),形容力量或智慧的巨大与微小。
- 绝想崖前:悬崖峭壁之边,形容环境的险恶或心境的清静。
- 曹溪路险:指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需要面对各种难题和困苦。
- 鹫岭云深:指高耸入云的山岭,常用来比喻修行的高远和困难。
- 识破源流:洞察事物的本源和根本。
- 龙王三宝:指佛教中的三宝:佛、法、僧。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佛法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宇宙真相的探索的诗歌。通过诗中的“磨砖作镜”、“积雪为粮”等意象,表达了修行者对真理探寻过程中的种种困惑与挑战。而“金色头陀微笑”则象征着修行者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依然保持的宁静与从容。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苦乐、生死轮回等问题的深刻思索,体现了佛教中的因果循环与宿命观念。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是一首表达佛教哲学思想和修行者内心体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