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释义】
廉:廉洁;尊:尊敬,尊崇。不因贫穷而谈廉洁,不因辛苦而谈勤勉。尊重自己所知道的,做自己所能做的。【注释】
内乡县衙楹联:在县衙的正门两旁悬挂的对联。【赏析】
这首楹联是清道光年间河南内乡知县张集馨所撰。张集馨,字阶平,号南坡老人,河南南阳人,道光进士。历任陕西、四川、山东等省知县、知州、通判及按察使等职。他为人正直刚直,不畏强权,敢于弹劾贪官污吏,为百姓伸冤。他的诗以清新质朴著称,其文则“峭拔奇伟”,颇受时人称赞。
楹联是挂在门上的长条形的对偶文字。它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押韵得当。一副好对联要具备以下条件:一要有中心思想,二要有和谐的韵律,三要有美好的意境,四要有工整的结构和匀称的音节。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是一副七言对联。上联的“廉”与下联的“勤”分别指代两种美德——廉洁和勤奋。“不”字在这里起到否定的作用,表示这些美德不需要通过外在的形式来展示,而是内在的精神品质。“言”字则是连接词,将“不”字和后面的“贫”、“苦”联系在一起,强调这些美德不是口头上的空话,而是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的。
“尊其所闻,行其所知”是另一副七言对联。这里的“尊”字也起到了否定的作用,表示这些美德不是表面的尊崇,而是发自内心的敬重。“所闻”指的是通过学习和观察所得到的知识,而“所行”则是指通过实践和行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尊重我们所学的知识,并按照这些知识去行动,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口头上的谈论或者表面上的尊崇。
这对楹联通过对廉洁和勤奋这两种美德的描绘,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道德修养并不是空洞的言辞或者形式上的装饰,而是需要通过实际的行动来体现的。这种观点强调了道德修养的实践性,鼓励人们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在生活中践行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