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与管夷吾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桓公大悦,乃复斋戒三日,告于太庙,欲拜管夷吾为相。夷吾辞而不受。桓公日:“吾纳子之伯策。欲成吾志,故拜子为相。何为不受?”对日:“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 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

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桓公与管夷吾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桓公大悦,乃复斋戒三日,告于太庙,欲拜管夷吾为相。夷吾辞而不受。桓公日:“吾纳子之伯策。欲成吾志,故拜子为相。何为不受?”对曰:“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

译文:
桓公与管夷吾谈论了三天三夜,彼此意见非常投合,桓公完全忘了疲倦。桓公非常高兴,于是又斋戒三天,在太庙中向天地神灵祷告后,打算任命管夷吾为宰相。管夷吾推辞不接受这个职位。桓公说:“我采纳您的高见。要想成就我的事业,所以任命您为宰相。为什么拒绝呢?”管夷吾回答说:“我听说,伟大的建筑不是单靠一根木头就能完成的;浩瀚的大海不是一条溪流就可以滋润的。您一定要成就大业,就应该任用像五杰那样的贤能人士。”

注释:

  1. 东周列国志:这是一部讲述战国时期各国历史的小说,作者不详。
  2. 桓公:指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名小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3. 管夷吾:指的是齐国的宰相管仲,名夷吾,又称管敬仲。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曾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4. 连语:长时间谈话。
  5. 字字投机:意指彼此的意见非常一致,没有任何分歧。
  6. 大悦:非常高兴。
  7. 斋戒:古代祭祀前的一种仪式,表示虔诚。
  8. 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
  9. 纳子之伯策:采纳你的意见或建议。
  10. 成吾志:成就自己的抱负或目标。
  11. 五杰:这里指五位杰出的人才,即管仲、隰朋、宾须无、鲍叔牙和宁戚。
  12. 栋梁之才:比喻能够支撑国家的重要人才。
  13. 海润:比喻广阔的恩泽,如同大海一样包容万物。
  14. 大厦之成:形容国家或事业的兴旺发达。
  15. 非一木之材:意指不是依靠单一的木材就能够建造起宏伟的建筑。
  16. 大海之润:比喻恩泽广大如大海,不仅限于一滴水。
  17. 伯策:高明的策略或计划。
  18. 成:实现,达成。
  19. 谢:推辞,拒绝。
  20. 纳:接受。
  21. 欲成:希望完成,实现。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与宰相管仲之间的一次重要对话,两人讨论国家大事,彼此意见完全一致,表达了齐桓公对管仲才能的认可和尊重。诗中通过“字字投机”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二人之间深刻的默契和理解。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借用自然界的意象,如“大厦”、“大海”,来比喻国家的繁荣和治理的伟大,展现了治国安邦的宏伟蓝图。最后,诗人以“五杰”来象征那些能够帮助国家走向兴盛的杰出人才,表达了对于这些贤才的重视和期待。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是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