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登车,白乙丙为御。公子絷另自一车,并驾而行。
夜宿晓驰,将近秦郊,公子絷先驱入朝,参谒了秦穆公,言:“蹇先生已到郊外,其子蹇丙亦有挥霍之才,臣并取至,以备任使!”
穆公大喜,乃命百里奚往迎。
蹇叔既至,穆公降阶加礼,赐坐而问之曰:“井伯数言先生之贤,先生何以教寡人乎?”
蹇叔对曰:“秦僻在西土,邻于戎、狄,地险而兵强,进足以战,退足以守。所以不列于中华者,威德不及故也!非威何畏,非德何怀,不畏不怀,何以成霸?”
穆公曰:“威与德,二者孰先?”
蹇叔对曰:“德为本,威济之;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 (奇*书*网.整*理*提*供)
这首诗的翻译是:
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六回:蹇叔登上战车,白乙丙为御手。公子絷另自一车,并驾而行。夜宿晓驰,将近秦郊,公子絷先驱入朝,参谒了秦穆公,言:“蹇先生已到郊外,其子蹇丙亦有挥霍之才,臣并取至,以备任使!”穆公大喜,乃命百里奚往迎。蹇叔既至,穆公降阶加礼,赐坐而问之曰:“井伯数言先生之贤,先生何以教寡人乎?”蹇叔对曰:“秦僻在西土,邻于戎、狄,地险而兵强,进足以战,退足以守。所以不列于中华者,威德不及故也!非威何畏,非德何怀,不畏不怀,何以成霸?”穆公曰:“威与德,二者孰先?”蹇叔对曰:“德为本,威济之;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了秦穆公和蹇叔之间的一段对话。蹇叔是一个智者,他向秦穆公提出了关于“威”和“德”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蹇叔指出秦国地处西土,邻近戎、狄等民族,地势险要而且军力强大。然而,秦国之所以没有被列入中原地区,主要是因为秦国的威德不足以让邻国敬畏。如果只是有威而无德,那么秦国的边境就会受到侵扰;如果只有德行而无武力,那么秦国的内部就会发生动荡。因此,要想成为霸主,必须做到内外兼修。
蹇叔强调了“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需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支撑。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秦国能够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穆公对于这个问题表示赞同,并询问了蹇叔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建议。蹇叔回答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国家的威势,通过军事手段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二是弘扬国家的德义,通过政治手段来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这首诗通过对蹇叔和秦穆公的对话,展现了古代智慧人物的思想和见解。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大的实力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和成就。同时,它也强调了内外兼修的重要性,即既要注重国家的发展和壮大,也要关心人民的生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