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公曰:“寡人欲布德而立威,何道而可?”
蹇叔对曰:“秦杂戎俗,民鲜礼教,等威不辨,贵贱不明,臣请为君先教化而后刑罚。教化既行,民知尊敬其上,然后恩施而知感,刑用而知惧,上下之间,如手足头目之相为。管夷吾节制之师,所以号令天下而无敌也!”
穆公曰:“诚如先生之言,遂可以霸天下乎?”
蹇叔对曰:“未也!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己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穆公曰:“善哉言乎。请为寡人酌今日之缓急!”
蹇叔对曰:“秦立国西戎,此祸福之本也。今齐侯已耄,霸业将衰。君诚善抚雍渭之众,以号召诸戎,而征其不服者。诸戎既服,然后敛兵以俟中原之变,拾齐之遗,而布其德义,君虽不欲霸,不可得而辞矣!”
诗句:
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六回
穆公曰:“寡人欲布德而立威,何道而可?”
蹇叔对曰:“秦杂戎俗,民鲜礼教,等威不辨,贵贱不明,臣请为君先教化而后刑罚。教化既行,民知尊敬其上,然后恩施而知感,刑用而知惧,上下之间,如手足头目之相为。管夷吾节制之师,所以号令天下而无敌也!”
穆公曰:“诚如先生之言,遂可以霸天下乎?”
蹇叔对曰:“未也!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己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穆公曰:“善哉言乎。请为寡人酌今日之缓急!”
蹇叔对曰:“秦立国西戎,此祸福之本也。今齐侯已耄,霸业将衰。君诚善抚雍渭之众,以号召诸戎,而征其不服者。诸戎既服,然后敛兵以俟中原之变,拾齐之遗,而布其德义,君虽不欲霸,不可得而辞矣!”
译文:
东周列国志的第二十六回里,秦穆公问道:“我如果想要布施恩德树立威严,该怎么做呢?”蹇叔回答说:“秦国和戎人的风俗混合在一起,民众缺乏礼节和教育,等级和威仪分不清楚,尊贵和卑贱也区分不出,所以我建议你先进行教化,然后再使用刑罚。只有当百姓明白尊敬他们的上级,然后才会因为恩惠和威慑感到感激,刑罚的使用才会感到畏惧,这样上下之间就像是手足和头目一样相互依赖。像管仲这样的能臣良将,正是因为他能号令天下并且无敌。“穆公说:“确实如此啊!那么,您认为如何才能成为霸主呢?”
蹇叔回答道:“成为霸主需要避免三种过失:不要贪婪、不要愤怒、不要急躁。贪婪会导致很多损失,愤怒会带来很多困难,急躁会招致很多失败。因此,应该首先考虑事情的大小,然后制定计划,这样就不需要贪婪了;在对待别人时,应该权衡自己的利益,这样就可以避免愤怒了;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来安排行动,那就不需要急于行事了。君王如果能戒除这三点,对于成为霸主就越来越接近了。”
穆公说:“说得太好了!请告诉我现在应该如何处理?”
蹇叔回答道:“秦国立国于西戎,这是国家祸福的根本。目前齐国国君已经高龄,霸业将会衰落。您如果能够好好安抚雍渭一带的民众,并借此号召各少数民族归附,那些不顺服的人就会逐渐屈服。只要各少数民族归顺了,我们就应该收起武器,等待中原地区的变动。同时继承齐国的遗志,传播我们的德行和正义,即使陛下不想成为霸主,也难以推脱责任。”
赏析:
这首诗是《东周列国志》中的一幕,主要讲述了秦穆公与蹇叔的对话。通过这段对话,作者描绘了秦穆公的抱负和蹇叔的智慧以及他们的治国方略。诗中不仅展示了秦穆公的决心,还体现了蹇叔的智慧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