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奚坐于堂上,乐工在庑下作乐,杜氏向府中人曰:“老妾颇知音律,愿引至庑,一听其声。”
府中人引至庑下,言于乐工,问其所习,杜氏曰:“能琴亦能歌。”乃以琴授之。
杜氏援琴而鼓,其声凄怨,乐工俱倾耳静听,自谓不及,再使之歌,杜氏曰:“老妾自流移至此,未尝发声,愿言于相君,请得升堂而歌之。”
乐工禀知百里奚,奚命之立于堂左,杜氏低眉敛袖,扬声而歌,歌曰:
百里奚,五羊皮!
忆别时,烹伏雌,
舂黄齑,炊扊扅。
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五羊皮!
父粱肉,子啼饥,
夫文绣,妻浣衣。
嗟乎!
富贵忘我为?
杜氏(《东周列国志》中的虚构人物)通过其歌声表达了对百里奚的怀念和对富贵生活的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诗句解读:
- 杜氏坐在堂上,乐工在庑下奏乐。
- 杜氏向府中人表达想听乐声的愿望,被引至庑下。
- 杜氏以琴自荐,乐工对她的琴艺表示惊讶并邀请她再试一曲。
- 译文对照:
- “杜氏”是文中提到的真实人物,据《史记·秦本纪》,她是秦国的大夫,后成为秦穆公的妻子。
- “能琴亦能歌”表明杜氏具备音乐与诗歌方面的才能。
- “能琴亦能歌”意味着她不仅擅长弹琴,还善于歌唱。
- “父粱肉,子啼饥,夫文绣,妻浣衣”展现了她对贫富差距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
- “今日富贵忘我为”反映了杜氏对于名利富贵的淡泊态度。
- 诗词分析:
- 杜氏的歌声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怀旧,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批判。她的歌词通过对比昔日的生活和今日的富贵生活,揭示了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
- 杜氏的“五羊皮”可能指代财富或地位的象征,而“烹伏雌”、“舂黄齑”则描绘了她贫困的生活状态。
- 杜氏在诗中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富贵忘我为?”这反映了她的人生观,即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忘记了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 杜氏的诗歌体现了她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她在歌声中透露出的是对权力和社会结构的思考,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杜氏的诗歌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抒情作品,它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结合。通过对杜氏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东周列国志》所传达的深层含义及其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