繇余曰:“君之为此者,役鬼耶,抑役人耶?役鬼劳神,役人劳民。”

穆公异其言,曰:“汝戎夷无礼乐法度,何以为治?”

繇余笑曰:“礼乐法度,此乃中国所以乱也。自上圣创为文法,以约束百姓,仅仅小治,其后日渐骄淫,借礼乐之名,以粉饰其身;假法度之威,以督责其下。人民怨望,因生篡夺。若戎夷则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上下一体,无形迹之相欺,无文法之相扰,不见其治,乃为至治。”

穆公默然,退而述其言于百里奚。奚对曰:“此晋国之大贤人,臣熟闻其名矣。”

穆公蹴然不悦曰:“寡人闻之:‘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繇余贤而用于戎,将为秦患奈何?”

奚对曰:“内史廖多奇智,君可谋之。”穆公即召内史廖,告以其故。

诗句

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六回

译文

繇余说:“你做这件事情,是役使鬼神呢,还是役使人呢?役使鬼神耗费精神,役使人则消耗百姓。”

穆公觉得繇余的话与众不同,问道:“你戎人不懂礼乐和法度,怎么治理国家?”

繇余笑道:“礼乐和法度,这些是中国之所以混乱的原因。自从上圣创制了法令,来约束百姓,仅仅小治,其后日渐骄淫,借礼乐之名,以粉饰其身;假法度之威,以督责其下。人民怨恨不满,因而产生篡夺。如果戎人就不会这样,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上下一体,无形迹之相欺,无文法之相扰,不见其治,乃是为至治。”

穆公默然,退而述繇余之言于百里奚。奚对曰:“此晋国之大贤人,臣熟闻其名矣。”

穆公勃然不悦曰:“寡人闻之:‘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繇余贤而用于戎,将为秦患奈何?”

奚对曰:“内史廖多奇智,君可谋之。”穆公即召内史廖,告以其故。

注释

  • 繇余:古代的一个人,具体身份不详。
  • 穆公:秦国的国君。
  • 戎夷:指古代的少数民族或民族之一,这里特指戎族的人。
  • 文法:指中国古代的法制、法律。
  • 淳德:纯厚的道德风尚。
  • 忠信:忠诚和诚信。
  • 内史廖:古代的一个人物,名字不详,可能是一个官员。
  • 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意思是邻国出现了圣人,是对自己国家的忧患。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于人才的看法,认为人才的出现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威胁。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人才争夺和政治斗争。繇余作为一个外来的民族领袖,他的言论和行为在历史上引起了很多争议。他的智慧和洞察力让他能够在秦国内部获得一定的影响力,但他的政治理念和方法也引发了其他诸侯国的担忧和警惕。这首诗通过繇余的对话形式,展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纷争和文化碰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