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赤参、山参、郗蝉草、木羊乳、逐马、奔马草。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月经不调,产前胎动,产后恶血不下,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等症。用丹参洗净,切片,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称“丹参散”。
小科下血。用丹参十二两,加酒五升,煮成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不能饮酒者,可用水煎服。
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用丹参一两,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小儿惊发热。用丹参、雷丸各半两,与猪油二两,同煎几次,去渣,取汁收存。用时,摩汁在儿身。此方称“丹参摩膏”。
乳痈。用丹参、白芷、芍药各二钱,口咬细,醋淹一夜,加猪油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渣,取浓汁敷乳上。
热油烫伤与火伤。用丹参八两,锉碎,加水稍稍调拌,放入羊油二斤中煎过。取以涂伤处。
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是《本草纲目》中草部的重要药材之一。其别名包括赤参、山参、郗蝉草、木羊乳、逐马和奔马草等。以下是对丹参的详细解析:
- 释名:
- 赤参:赤参在《别录》中被称为赤参,与人参相比,它的颜色偏红,因此得名。
- 山参:山参在《日华子本草》中被描述为生长在太山的植物,因其形状似山而得名。
- 郗蝉草:郗蝉草在《本经》中被提及,是一种具有特殊香气的植物。
- 木羊乳:木羊乳在《吴普》中被描述为一种有毛的植物,其茎上有紫色的花。
- 逐马:逐马在《神农本草经》中被描述为一种可以驱赶马匹的植物。
- 奔马草:奔马草在《本草纲目》中被描述为一种可以奔跑的草。
- 气味:
- 根:丹参的根味苦、微寒、无毒。
- 主治:
- 月经不调:丹参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产前胎动,产后恶血不下等症状。
- 腰脊痛:丹参可用于缓解腰脊痛的症状。
- 骨节烦疼:丹参可用于缓解骨节烦疼的症状。
丹参不仅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而且在现代医学中也显示出了其独特的疗效。通过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理解和合理应用,丹参有望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