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艽,音交。亦名秦瓜,秦。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黄疸。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又方: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暴泻、大渴、大饮。用秦艽二两、灸甘草半两,每服三钱,水煎服。
伤寒烦渴。用秦艽一两,在牛乳一碗中煎到六成,作两次服。
急劳烦热(身体酸疼,骨蒸潮热)。用秦艽、柴胡各一两,甘草五钱,研细。每服三钱,开水调下。
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用秦艽、灸甘草各一两,每服一至二钱,水煎服。
小便艰难。用秦艽一两,水一碗,煎至六分,分两次服。又方:秦艽、冬葵子,等分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胎动不安。用秦艽、灸甘草、炒鹿角胶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又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又方:秦艽、阿胶(炒)、艾叶,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
《本草纲目·草部·秦艽》
释名
- 艽:音“交”,也被称为“秦瓜”。
- 秦:是其别称,表明其来源。
气味
- 苦、平、无毒:描述了秦艽的药性及毒性特征。
主治
- 黄疸:使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
- 暴泻、大渴、大饮:用秦艽二两、灸甘草半两,每服三钱,水煎服。
- 伤寒烦渴:用秦艽一两,在牛乳一碗中煎到六成,作两次服。
- 急劳烦热:用秦艽、柴胡各一两,甘草五钱,研细。每服三钱,开水调下。
- 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用秦艽、灸甘草各一两,每服一至二钱,水煎服。
- 小便艰难:用秦艽一两,水一碗,煎至六分,分两次服。
- 胎动不安:用秦艽、灸甘草、炒鹿角胶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又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
赏析
《本草纲目》作为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其中,《草部·秦艽》详细记载了秦艽的多种用途和功效,如治疗黄疸、暴泻、伤寒等病症。通过这些描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古代医学知识,还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药材的利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