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胡、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

气味

(实)甘、温、有小毒。(茎、叶)苦、辛、微寒、有小毒。

主治

久疟不愈。用苍耳子或根、茎,焙过,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用生苍耳捣汁服亦可。

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用苍耳子灰、苈末等分。每服二钱,水送下。一天服两次。

风湿挛痹。用苍耳子三两,炒为末,又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咽下。

牙痛。用苍耳子五升,加水一斗,煮取五升,乘热含漱,冷即吐去另换热汁。用茎、叶煮水含漱或水中加少量盐都有效。

鼻渊流涕。用苍耳子(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

《本草纲目》中关于呆耳的记载
探索植物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1. 呆耳概述
  • 呆耳定义及别名
  • 呆耳在古代文献中的称呼
  • 呆耳与其他相似植物的区别
  1. 呆耳的形态特征
  • 呆耳的外观描述
  • 呆耳的生长环境要求
  • 呆耳与其他植物的形态比较
  1. 呆耳的采集与加工
  • 呆耳的采集季节和方法
  • 呆耳的干燥处理过程
  • 呆耳的保存条件和保质期限
  1. 呆耳的药理作用
  • 呆耳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
  • 呆耳对特定病症的治疗作用
  • 呆耳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 呆耳的临床应用
  • 呆耳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案例
  • 呆耳在现代医学中的新用途
  • 呆耳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1. 呆耳的食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 呆耳的食用方式介绍
  • 食用呆耳时应注意的问题
  • 过敏体质人群食用呆耳的建议
  1. 呆耳的文化意义与象征
  • 呆耳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 呆耳在民间传说与故事中的角色
  • 呆耳在现代艺术与文学中的体现
  1. 呆耳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呆耳资源的保护措施
  • 呆耳种植与养殖的可持续性问题
  • 未来呆耳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