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戎葵、吴葵。

气味

(苗)甘、微寒、无毒、滑。(花)咸、寒、无毒。(子)甘、冷、无毒。

主治

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肠胃生痈(即内痈。败血腥秽,脐腹冷痛)。用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共研为末,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怀忠丹”。脓血排尽后,宜服“十宣散”补养身体。

诸疮肿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捣烂,加水调稠贴患处。

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两,捣烂,加麝香半钱,水一大碗煎服。用根代花亦可。

妇女带下(脐腹冷痛,面色萎黄)。用蜀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治赤事宜和红花,治白带用白花。

蜀葵,学名 Begonia grandis,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在《本草纲目》中被详细记载。以下是对《本草纲目》中关于蜀葵的相关内容进行逐句释义:

  1. 释名
  • 戎葵、吴葵:这是蜀葵的别称,反映了其在不同地区的称呼差异。
  1. 气味
  • :味甘、微寒、无毒、滑。
  • :味咸、寒、无毒。
  • :味甘、冷、无毒。
  1. 主治
  • 小便淋痛:将蜀葵根洗净后细锉,加水煎开几次服用,效果显著。
  • 小便尿血:使用蜀葵茎研磨成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日三次。
  • 肠胃生痈(即内痈。败血腥秽,脐腹冷痛):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共研为末,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 诸疮肿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捣烂,加水调稠贴患处。
  • 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两,捣烂,加麝香半钱,水一大碗煎服。
  • 妇女带下:用蜀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1. 附方
  • 怀忠丹:治疗“怀忠丹”方名,用于治疗痢疾等疾病。
  • 十宣散:用于治疗脓血排尽后的调养身体。
  1. 赏析
  • 《本草纲目》作为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不仅记录了蜀葵的多种用途,还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利用。蜀葵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其药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利用。通过这些记载,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对于植物资源的珍视和利用,以及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