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腹痈有脓。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改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产后恶露。用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八分,芎穷、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产后腹痛。用败酱五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蠼螋尿疮。用败酱煎汁涂搽,有效。
败酱(学名:Veronica chamaejasme)《本草纲目》中草部败酱详解
- 释名与别名
- 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 气味
- 根
- 苦、平、无毒
- 主治与应用
- 腹痈有脓
-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改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 产后恶露
- 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八分,芎穷、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 产后腹痛
- 败酱五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 蠼螋尿疮
- 用败酱煎汁涂搽,有效
- 药效分析
- 清热解毒
- 排脓破瘀
- 相关研究与现代应用
- 败酱在传统医学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验证
- 现代研究表明,败酱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 败酱的提取物被用于制备多种药物和保健品,如败酱茶、败酱胶囊等
- 文化意义与历史背景
- 败酱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药材,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 败酱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详细描述
- 败酱在民间传说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败酱救母”的故事广为流传
- 注意事项与禁忌
- 孕妇慎用
- 脾胃虚弱者慎用
- 过敏体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