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山葱、葱苒、葱炎、葱葵、丰芦、憨葱、鹿葱。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风痰。用藜芦十分、郁金一分,共研为末。每服二、三分,温浆水一碗送下。

中风,牙关紧闭。用藜芦一两,去苗头,在浓煎的防风汤中泡过,焙干,切细,炒成微褐色,研为末。每服半钱,小儿减半。温水调药灌下。以吐风涎为效,末吐财服。又方:治中风后口吐涎沫,喉中发拉锯声:取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挖一小坑,倒入醋少许,在火上烘成黄色),共研为末,加生面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

痰疟。用藜芦末半钱,温齑水调下。引吐为好。又方: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址五枚,熬黄,研成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空心服一丸,未发病时服一丸,临发病时又服一丸。宜暂时禁食。

藜芦,学名Veratrum nigum L.,是百合科藜芦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藜芦的根茎短而厚,叶子通常阔,抱茎,花绿白色或暗紫色,两性或杂性,具短柄,排成顶生的大圆锥花序。藜芦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湖北和四川等地。其药用部分为根部,具有祛痰、催吐、杀虫等功效,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藜芦的释名包括山葱、葱苒、葱炎、葱葵、丰芦、憨葱、鹿葱等。其气味辛、寒、有毒,主治风痰、中风牙关紧闭、口吐涎沫、喉中发拉锯声、惊风不语、癫痫、疟疾、痰疟、疥癣、疮毒等症状。

藜芦的化学成分复杂,已从藜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25个化合物,主要包括甾体生物碱类、茋类和黄酮类等。这些成分具有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抗炎和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藜芦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所含的生物碱上。例如,介芬胺、假介芬胺、玉红介芬胺、秋水仙碱等生物碱具有催吐、降压、抗真菌作用。此外,藜芦还对黏膜有局部的强烈剌激作用,可引起喷嚏、呕吐等反应。

藜芦的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藜芦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藜芦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然而,由于藜芦具有一定的毒性,临床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藜芦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谨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对于藜芦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未来有望发现更多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