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气味

(根)辛、平、有毒。

主治

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

湿痰咳嗽(面黄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

本草纲目·草部·半夏从释名到主治,全面解析半夏的药用价值

  1. 释名与集解
  • 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 生于槐里川谷
  • 五月、八月采根,曝干
  1. 气味与主治
  • 辛、平、有毒
  • 老人风痰
  • 风痰头晕
  1. 方剂应用
  • 小黄丸
  • 白术丸
  1. 药效分析
  • 消痰
  • 止咳
  • 止吐
  1. 使用注意
  • 姜汤送下
  • 体质差异
  1. 现代应用
  • 现代研究进展
  • 临床应用案例
  1. 结语
  • 半夏的重要性
  • 未来研究方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