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鼻内,涎出见效。

骨鲠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忌食羊肉。

本草纲目 · 草部 · 半夏

译文:

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涂在鼻子里,涎液流出即可见效。骨鲠在咽。用等分的半夏和白牙末,取一匙,用水冲服,当会呕吐出来。忌食羊肉。

注释:

  • 喉痹肿塞:指咽喉部位的肿胀或堵塞。
  • 生半夏末:生药,即未经加工或处理的药材,这里指生的半夏。
  • 涎出见效:唾液分泌增多后,咽喉的阻塞感得到缓解,症状有所改善。
  • 骨鲠在咽:指食物或异物卡在喉咙中,导致呼吸困难。
  • 等分:将两种材料按相同的比例混合制成末状。
  • 吐出:通过呕吐的方式使阻塞物排出体外。
  • 忌食羊肉:避免食用羊肉,可能是由于羊肉性质偏热,可能会加重咽喉不适。

赏析:

这首诗是《本草纲目》中关于半夏的一则用法,主要讲述了半夏在治疗咽喉疾病方面的应用。首先,提到“喉痹肿塞”时使用生半夏末涂在鼻子内,这是利用半夏的辛温作用来刺激涎腺分泌,以解决咽喉的肿痛问题。其次,对于“骨鲠在咽”的情况,采用半夏与白牙末等分混合,取一匙水冲服的方法,意在通过药物的驱虫作用帮助将阻塞物吐出。最后,提醒患者避免食用羊肉,可能是因为羊肉性热,可能加重咽喉的不适。整个描述简洁明了,体现了古人对中药使用的经验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