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门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苑四合,浓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一天服三次。

肺劳风热。用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查干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服下。

风颠发作(耳如蝉鸣,两胁牵痛)。用天门冬(去心、皮),晒干,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宜久服。

小肠偏坠。用天门冬三钱、乌药五钱,水煎服。

痈疽。用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捣细,以好酒滤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服药,必愈。

【诗句】

天门冬 —— 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中药。

【译文】
天门冬,亦名门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苑四合,浓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一天服三次。
肺劳风热:用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查干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服下。
风颠发作:耳如蝉鸣,两胁牵痛。用天门冬(去心、皮),晒干,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宜久服。
小肠偏坠:用天门冬三钱、乌药五钱,水煎服。
痈疽:用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捣细,以好酒滤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服药,必愈。

【赏析】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天门冬”,是中医药学中常见的一种植物,主要生长在亚洲地区。天门冬的根部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天门冬的气味苦、平、无毒,这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药用基础。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天门冬的主要功效在于治疗各种肺部疾病,如“肺瘘咳嗽”、“回燥而不渴”。这些病症多与肺功能下降、干燥有关,天门冬通过其性质平和、无副作用的特性,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恢复肺的功能。

对于“风热”引起的症状,如“肺劳风热”,天门冬也显示出了它的独特疗效。通过“去心、皮”的处理,使其更适合口服,同时结合其他药材如紫苑和蜂蜜,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治疗效果。

天门冬还被用于治疗“风颠发作”和“小肠偏坠”。前者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来减轻耳部异常和腹部疼痛的症状;后者则通过其温补特性,帮助改善小肠的血液循环,缓解偏坠的状况。

关于“痈疽”的治疗,天门冬的应用显示了其在清热解毒方面的功效。通过将天门冬洗净后捣碎,配合好酒过滤获取汁液,可以直接服用以加速疾病的康复过程。

本诗通过简洁的文字,详细介绍了天门冬的多种用途及其独特的治疗作用,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和实用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