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五叶莓、茏草、拔、茏葛、五爪龙、赤泼藤。
气味
酸、苦、寒、无毒。
主治
小便尿血。用乌蔹莓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项下热肿(俗名蛤蟆瘟)。用乌蔹莓捣烂敷涂。
乳痈、恶疮初起。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一起捣烂,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跌打损伤。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本草纲目·草部·乌蔹莓
《本草纲目》中关于乌蔹莓的详细记载
- 释名与别称
- 五叶莓、茏草、拔、茏葛、五爪龙、赤泼藤
- 气味与性质
- 酸、苦、寒、无毒
- 主治与功效
- 小便尿血
- 项下热肿(俗名蛤蟆瘟)
- 使用方式与剂量
- 阴干后研为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 相关方剂与应用
- 乳痈、恶疮初起: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捣烂后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
- 其他用途与替代方案
- 跌打损伤: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对本草学有深入研究,编修《本草纲目》广采博收群书,辨疑订误
- 现代应用与研究进展
-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乌蔹莓具有抗炎、抗菌等作用,可应用于皮肤病治疗
- 注意事项与禁忌
-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 不可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