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米囊子、御米、象谷。
气味
(米)甘、平、无毒。(壳)酸、涩、微寒、无毒。
主治
反胃吐食。用白罂粟米三合、人参末三钱、生山芋五寸(切细),加水二升三合,煮成六合,再加生姜汁及盐少许,和匀分服。
赤白痢。用罂粟米(炒)、罂粟壳(炙),等分为末,加炼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热痢便血。用粟壳(醋炙)一两、陈皮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乌梅汤送下。
久痢不止。用粟壳(醋炙)为还想,加蜜成丸了,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姜三片,煎至八层温服。又方:粟壳十两(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并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又方:用粟壳(蜜炙)、厚朴(姜制)各四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忌食生冷。
本草纲目 · 谷部 · 罂子粟
释名
- 米囊子、御米、象谷:罂子粟因其形状和用途而得名,其米粒圆润如粟,故得名“米囊子”,而其可作为御用粮食的特性,使其又被称为“御米”。此外,罂子粟的形状与谷类相似,因此又有“象谷”之称。
气味
- (米)甘、平、无毒:罂子粟的米味甘甜,性质平和,无毒。
- (壳)酸、涩、微寒、无毒:罂子粟的外壳虽然含有一些酸性成分,但整体上是微寒且无毒的。
主治
- 反胃吐食:使用白罂粟米三合、人参末三钱、生山芋五寸(切细),加水二升三合,煮成六合,再加生姜汁及盐少许,和匀分服。
- 赤白痢:用罂粟米(炒)、罂粟壳(炙),等分为末,加炼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 热痢便血:用粟壳(醋炙)一两、陈皮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乌梅汤送下。
- 久痢不止:用粟壳(醋炙)为还想,加蜜成丸了,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姜三片,煎至八层温服。
- 忌食生冷: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赏析
- 药物特性:罂子粟具有甘、平、无毒的性质,适合用于调和脾胃,缓解反胃吐食的症状。同时,其壳性微寒,有助于清热解毒,适用于赤白痢的治疗。
- 药效分析:对于热痢便血的情况,使用粟壳(醋炙)和陈皮的混合物,可以有效止血并促进肠道恢复健康。对于久痢不止的情况,通过增加蜂蜜的用量,制成丸剂,能够增强疗效,缩短病程。
- 注意事项:在使用罂子粟时,需注意其性味和适用症状,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同时,应遵循医嘱,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
本草纲目中的《谷部·罂子粟》详细记录了罂子粟的多种用途和功效。从治疗反胃吐食到治疗各种类型的痢疾,罂子粟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实践中。通过对罂子粟的深入理解和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