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子名椹

气味

桑根白皮:甘寒、无毒。

桑叶:苦、甘、寒、有小毒。

桑枝:苦、平

桑柴灰:辛、寒、有小毒。

主治

桑柴灰:

目赤肿痛。用桑灰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每用一钱,铴汤澄清后洗眼。

青盲。用桑灰煎汤洗眼,坚持有效。

身、面水肿,坐卧不得。有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每饥时即吃豆,不喝豆汤。

白癜风。用桑柴灰二斗,蒸于甑内,取锅中热汤洗患处。几次即愈。

头风白屑。用桑灰淋汁洗头。

大麻风。用桑柴灰。热汤淋取汁,洗头同,再用大豆磨浆洗,用绿豆粉泡熟水洗。三日一洗头,一日一洗脸。不过十次见效。

桑枝:

水气脚气。用桑条二两炒香,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每日空心饮服。

风热臂痛。用桑枝一小升,切细,炒过,加水三程式,煎成二升,一日服尽(有人臂痛,诸药不效,服此数剂即愈)。

诗句:

桑根白皮甘寒无毒,
桑叶苦甘寒有小毒。
桑枝苦平功效多,
桑柴灰辛寒小毒毒。

译文:

桑根白皮:味甘、性寒,无毒。
桑叶:味苦、性甘、性寒,有小毒。
桑枝:味苦、性平。
桑柴灰:味辛、性寒,有小毒。

注释:

  • 本诗描述了桑树的根部、叶子、枝条和灰烬的不同特性及其药用价值。
  • 桑根白皮具有甘寒的性质,可以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等病症。
  • 桑叶具有苦、甘、寒的性质,有小毒,可用于治疗风热臂痛等病症。
  • 桑枝具有苦、平的性质,可以用于治疗水气脚气等病症。
  • 桑柴灰具有辛、寒的性质,有小毒,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等病症。

赏析:

《本草纲目·木部·桑》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详细记载了桑树的各种药用部位及其功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桑树在中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利用其不同部分来治疗不同的疾病。例如,桑根白皮可以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而桑叶则可以用于治疗风热臂痛。此外,桑枝和桑柴灰也分别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如水气脚气和青盲等病症。这些信息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医药学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