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地乌桃。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伤寒口渴。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猪苓汤”。

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用猪苓五两,研为还想,每服一匙,熟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妊娠肿渴(郐、腹皆肿,小便不利)。治方同上。

附方

猪苓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猪苓菌的菌核,常寄生于枫树、柞树、桦树、椴树等的树干或根部。李时珍说“猪苓淡渗透…..利不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诗句:

地乌桃。

注释:地乌,指猪苓的别名;桃,指猪苓的形状像桃子。

译文:
猪苓的别名叫地乌桃。

赏析:
这句诗简短明了,直接点出了猪苓的别称和外观特征。”地乌桃”一词既形象生动又易于记忆,是对猪苓这一药材的直观描述。通过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读者可以迅速了解到猪苓的基本属性和形态特点。

接下来是诗句:
气味甘、平、无毒。
注释:气味指的是猪苓的味觉感受,甘、平、无毒分别表示其味道甘甜、平和以及没有毒性。

译文:
猪苓的气味是甘甜、平和且没有毒性。

赏析:
这句诗描述了猪苓的口感与药性,强调了其安全性。通过使用“甘、平、无毒”三个形容词,诗人有效地传达了猪苓的味道和药理特性。同时,这种描述方式也符合中药对药物味道和药性的基本要求,使得读者在了解药物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考究。

接着是诗句:
主治伤寒口渴。
注释:伤寒指的是中医上说的外感病,口渴则是人体缺水或体内有热的表现。这里主要是指治疗因外感风寒导致的口渴症状。

译文:
主治伤寒口渴。

赏析:
这句诗直接说明了猪苓的主要功效之一,即治疗因外感风寒导致的口渴症状。这种表述既明确又具体,为理解猪苓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信息。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后是诗句:
通身肿满,小便不利。
注释:通身肿满指的是全身肿胀,小便不利则是指排尿不畅。这里主要是指治疗因身体水肿导致的排尿困难。

译文:
通身肿满,小便不利。

赏析:
这句诗进一步扩展了猪苓的应用范围,从治疗伤寒口渴扩展到了治疗身体水肿导致的排尿困难。这种拓展不仅丰富了猪苓的功能描述,也体现了中医对于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全面。通过这种描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猪苓的药效和适用范围。

诗句:
妊娠肿渴(郐、腹皆肿,小便不利)。
注释:妊娠肿渴是指孕妇出现腹部肿胀和尿液排出不畅的症状。这里的“郐”可能是误植,应为“腹”,意为腹部肿胀,而不是“郐”。

译文:
妊娠肿渴(腹痛、尿涩)。

赏析:
这句诗是对特定人群——孕妇,出现的特定症状的描述。通过将症状具体化为“腹痛、尿涩”,诗人增强了描述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这不仅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也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这种描述方式还体现了古代医学对于妇女保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附方:
猪苓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猪苓菌的菌核,常寄生于枫树、柞树、桦树、椴树等的树干或根部。李时珍说“猪苓淡渗透…..利不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注释:附方部分提供了关于猪苓的另一种用途——作为药材的相关信息。这部分内容虽然不是直接描述药物的功效,但对于了解猪苓的实际应用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获得关于猪苓的更多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中的相关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