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茯灵、茯兔、松腴、不死面,抱根者名茯神。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

虚滑遗精。用白茯苓二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加盐二钱,将瘦羊肉切薄片蘸药炙熟吃,酒送下。

浊遗带下(男子元阳虚损,精气不固,小便下浊,余沥常流,梦寐我惊,频频遗泄。妇人白带)。用白茯苓(去皮)四两,挖空一处,填入猪苓四钱半,煮开多次人,取出晒干,去掉猪苓,研为末,化黄蜡调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空心服,唾液送下。以尿清为度,忌米醋。此方名“威喜丸”。

小便频多。用白茯苓(去皮)、干山药(去皮),在白矾水中渍过,焙干,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本草纲目》中的茯苓,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中药材。下面将详细介绍茯苓的相关信息:

  1. 茯苓的释名与特性
  • 茯苓的别称:茯苓在《本草纲目》中有多种别称,如茯灵、茯兔、松腴、不死面等。这些名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茯苓的认识,也反映了古人对茯苓独特功效的赞誉。
  • 茯苓的特性:茯苓味甘、平、无毒,其性平和,不会引起身体不适。这种性质使得茯苓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理想药材。
  1. 茯苓的主治功能
  • 心神不定,恍惚健忘:茯苓二两(去皮)配合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用于治疗心神不定和恍惚健忘的症状。
  • 虚滑遗精:白茯苓二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加盐二钱,将瘦羊肉切薄片蘸药炙熟吃,酒送下,用于治疗虚滑遗精的症状。
  • 浊遗带下:白茯苓四两,挖空一处,填入猪苓四钱半,煮开多次人,取出晒干,去掉猪苓,研为末,化黄蜡调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空心服,唾液送下,用于治疗浊遗带下的病症。
  • 小便频多:白茯苓(去皮)、干山药(去皮),在白矾水中渍过,焙干,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用于治疗小便频多的症状。
  1. 茯苓的方剂应用
  • 威喜丸:此方名“威喜丸”,用于治疗男子元阳虚损,精气不固,小便下浊,余沥常流,梦寐我惊,频频遗泄的病症。
  • 茯苓饼:用白茯苓(去皮)四两,挖空一处,填入猪苓四钱半,煮开多次人,取出晒干,去掉猪苓,研为末,化黄蜡调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空心服,唾液送下,用于治疗小便频多的病症。
  1. 茯苓的采集与加工
  • 采集方法:茯苓的采集需要选择在雨后初晴时进行,此时土壤湿润,茯苓容易生长。采集者需要在地面上挖掘出茯苓的根部,然后将其挖出。
  • 加工过程:茯苓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清洗、晒干、研磨等多个步骤。其中,挖空和填充猪苓的过程是为了增加茯苓的体积和重量,便于储存和运输。
  1. 茯苓的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茯苓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氨基酸等。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 药理作用:茯苓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消化系统健康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茯苓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茯苓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其释名、主治功能、方剂应用、采集加工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茯苓的相关知识和应用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