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齿痛。用蟾枚少许点前处即止。

破伤风。用蟾酥二钱,水调成糊,加干蝎(酒炒)、天麻各半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服一至二丸,豆淋酒送下。

附方

蟾酥有毒,不宜久服或多服。酥汁入目,能引起红肿,重者甚至目盲,但以紫草汁点眼或冲洗可治愈。

本诗为《本草纲目·虫部·蟾蜍》的摘要,主要描述了蟾蜍在治疗齿痛和破伤风方面的功效。同时,也警示了蟾酥的毒性,提醒不宜久服或多服。

译文:

  1. 一切齿痛,用少许蟾蜍蟾蜍一枚点患处即可止疼。
  2. 破伤风,用二钱蟾酥水调成糊,加干蝎半两(酒炒)和天麻各半两,共研末制成丸子,如绿豆大小。每次服用一至二丸,以豆淋酒送下。
  3. 附方:蟾酥有毒,不能长时间服用或多服。蟾酥汁入眼能引起红肿,严重者甚至失明,但用紫草汁点眼或冲洗可以治愈。

注释:

  • 本草纲目:中国古代的一部药物学专著,详细记载了药物的性质、功效、制备方法以及使用禁忌等。
  • 虫部:指的是本书中的动物类药物部分。
  • 蟾蜍:一种两栖类动物,体形扁平,皮肤光滑,背面有疙瘩状突起。因其具有特殊的气味而得名“蟾蜍”。
  • 齿痛:牙齿疼痛的俗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龋齿、牙龈炎等。
  • 蟾枚:这里指蟾蜍的一块肉,用于外用止痛。
  • 前处即止:意为涂抹在疼痛的部位即可缓解疼痛症状。
  • 破伤风: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由破伤风杆菌产生毒素所致。主要特征是肌肉强直、痉挛。
  • 蟾酥:蟾蜍的毒腺分泌物,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成分。具有解毒杀虫、消肿散瘀的功效。
  • 干蝎(酒炒):干蝎经过炒制后用于制药,具有祛风、定惊的功效。
  • 天麻: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的作用。
  • 绿豆大小:形容丸子的体积大小,约相当于绿豆的大小。
  • 豆淋酒送下:将丸子用豆油或豆汁作为药引,与酒一起服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附方:中医中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即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辅助性的药材或方法,以提高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 有毒:蟾蜍含有一种叫做蟾蜍素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 目盲:严重的眼部疾病,可能导致视力丧失。
  • 紫草汁:紫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通过点眼或冲洗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治疗眼睛疾病。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简短的中药应用文,详细介绍了蟾蜍及其制剂在治疗某些疾病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药用方法和适应症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蟾蜍及其制剂的用途。同时,诗中还提醒了人们关于蟾蜍毒性的问题,提醒使用者在使用时应谨慎,避免过度使用或长期使用带来的潜在风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