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牙疳,浸蚀口鼻。用干蟾蜍裹黄泥中煅过,取二钱产,加黄连二钱半、青黛残、麝香少许,共研为末,敷患处。
小儿口疮。蓐疮。用夏季蟾蜍炙过,研为末,敷患处。
一切湿疮。用蟾蜍烧灰,调猪油涂搽。
小儿癣疮。治方同上。
附骨坏疮(脓汁不断,或骨从疮孔中露出,久治不愈)。和大蟾蜍一个、乱头发如鸡蛋大一团、猪油四两,煎枯,去渣,凝成膏药,先以桑根皮、乌头煎汤冼疮,,再用干煅过的龙骨末,撒在疮的四周,最后以膏药敷上贴好。
肿毒初起。用大蟾蜍一个剁碎,和炒石灰一起,研如泥敷涂。频频换药。
破伤风病。用蟾蜍二两半(切剁如泥)、加花椒一两,同酒炒熟,再加酒二两半,温服。不久,通身出汗,极效。
折伤接骨。用大蟾蜍生研如泥,敷涂伤处,外用竹片包好捆稳。
诗句
本草纲目 · 虫部 · 蟾蜍
译文
走马牙疳,侵蚀口鼻。用干蟾蜍裹黄泥中煅过,取二钱产,加黄连二钱半、青黛残、麝香少许,共研为末,敷患处。
小儿口疮。蓐疮。用夏季蟾蜍炙过,研为末,敷患处。
一切湿疮。用蟾蜍烧灰,调猪油涂搽。
小儿癣疮。治方同上。
附骨坏疮(脓汁不断,或骨从疮孔中露出,久治不愈)。和大蟾蜍一个、乱头发如鸡蛋大一团、猪油四两,煎枯,去渣,凝成膏药,先以桑根皮、乌头煎汤冼疮,再用干煅过的龙骨末,撒在疮的四周,最后以膏药敷上贴好。
肿毒初起。用大蟾蜍一个剁碎,和炒石灰一起,研如泥敷涂。频频换药。
破伤风病。用蟾蜍二两半(切剁如泥)、加花椒一两,同酒炒熟,再加酒二两半,温服。不久,通身出汗,极效。
折伤接骨。用大蟾蜍生研如泥,敷涂伤处,外用竹片包好捆稳。
注释
- 走马牙疳:一种牙齿疾病,表现为齿龈红肿、疼痛,严重时可能影响咀嚼。
- 小儿口疮:儿童时期常见的口腔疾病,表现为口腔溃疡或牙龈发炎。
- 蓐疮:分娩期间或产后因身体虚弱而引起的皮肤感染。
- 一切湿疮:泛指各种由于湿气引起的皮肤病。
- 小儿癣疮:儿童时期的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常出现在脸部或其他部位。
- 附骨坏疮:一种严重的皮肤感染,可能涉及骨头,通常需要长时间治疗。
- 肿毒初起:指皮肤局部肿胀,伴有红肿热痛的初期症状。
- 破伤风病: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肌肉功能,表现为肌肉僵硬、痉挛。
- 折伤接骨:指骨折后的治疗,使用特定草药进行治疗以加速伤口愈合和恢复。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中医中关于蟾蜍的各种用途,包括其作为药物的多种治疗方法。通过描述不同类型疾病的治疗方式,展示了中医药在古代对于治疗各种常见病、慢性病的独特见解和方法。蟾蜍作为一种传统药用动物,在中医中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使用经验。它不仅用于治疗具体的疾病,还被用于制作药膏、膏药等外用药剂,体现了中医药“外治法”的特色。此外,这些用法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疗法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界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