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计鱼、石桂鱼、水豚。
气味
(肉)甘、平、无毒。
主治
补虚劳,益脾胃。尾治小儿软疖,胆治骨鲠在喉。
本草纲目·鳞部·鳜鱼
释义:
《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著的一本大型药物学著作,其中详细记载了各种药物的功效、成分和主治病症等。在这本书中,关于“鳞部”中的“鳜鱼”,有以下注释:
鳜鱼(jù yú): 这是一种淡水鱼,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体型扁平。它生活在中国的江河湖沼中,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被人们所喜爱。
计鱼、石桂鱼、水豚: 这是对鳜鱼的不同称呼,反映了古代人对这种鱼的认识和习惯用语。
气味: (肉)甘、平、无毒。这描述了鳜鱼的口感和性质,即鱼肉味道甘甜(甘),平和(平),没有毒性(无毒)。这是中医理论中对食材性质的基本描述,强调其对人体无害且有益于健康。
主治: 补虚劳,益脾胃。尾治小儿软疖,胆治骨鲠在喉。这列出了鳜鱼的一些主要功效:能够补养身体,增强体质(补虚劳),同时也能滋养脾胃,帮助消化(益脾胃)。此外,鳜鱼的尾巴还可以用来治疗小儿软疖,即小儿身上的疖子;而鳜鱼的胆汁则可以治疗骨鲠在喉的病状。
赏析:
《本草纲目》作为一部集大成的药物学著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中药材的详细信息,还通过严谨的药理分析和临床实践,揭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鳜鱼这一食材,书中的注解既体现了中医对食物性质和功效的深刻认识,又展现了古人对自然食物资源的尊重和利用。同时,这些注解也提醒我们,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医学文化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