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猪獾。
气味
(肉)甘、酸、平、无毒。
主治
久患水胀。用猪獾肉煮汤吃。
咳逆劳热,上气虚乏。用猪獾肉调五味煮吃。又方:用猪獾骨研为末,每服三合,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直至病愈。
这首诗描述了《本草纲目》中的兽部内容,主要涉及到了猪獾的相关信息。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解释:
- 诗的第一句是“释名”,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即解释猪獾这个名字的含义。
- 第二句“气味”描述了猪獾肉的味道,包括甘、酸、平、无毒。
- 第三句“主治”列出了猪獾肉可以治疗的疾病和症状,如久患水胀(指因长期水肿导致的腹胀)以及咳逆劳热,上气虚乏等。
- 最后一句“用猪獾骨研为末,每服三合,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直至病愈。”介绍了猪獾骨可以研磨成粉末,每服用三合,用酒送服,一天两次,直到疾病治愈。
关键词注释:
- 本草纲目:古代中国的一部综合性药物学著作。
- 兽部:古代将动物分为若干类,兽部就是属于动物一类。
- 湍:这里可能是对猪獾的一种描述或称呼。
赏析:
这首诗是对《本草纲目》中兽部的详细介绍,其中包含了猪獾肉和猪獾骨的使用信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猪獾肉和猪獾骨在古代医学中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动物利用的智慧和经验。